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办文件
  • 索引号: 152521126/2023-01838
  •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发布机构: 剑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1685400889000
  • 发文字号: 〔2023〕 3号
  • 体裁: 通知

剑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剑川县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

  • 剑川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31日
  • 来源: 剑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有关单位:

《剑川县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已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35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剑川县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

20222024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从讲政治、促发展、破难题的高度,坚持产业强县战略,在全县上下形成大抓工业、大抓产业、大抓投资、大抓发展的浓厚激励氛围,三年内通过抢抓产业发展政策机遇,深挖市场潜力,抓实重大产业项目,着力扩大投资,加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各具特色的全链产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大理现场办公会精神,围绕产业强州和“445”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求,立足剑川特色和优势,以工业突破和产业振兴催生“剑川之变”,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发挥产业园区集聚功能,加快产业园区经济发展。立足比较产业和增长潜力,集聚资源要素,以文化旅游产业引领,协同乳畜业、新能源光伏、木器木雕、新型建材、绿色矿冶等重点产业为突破口,增强市场主体竞争力,推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剑川产业跨越式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更多依靠市场化机制推动要素资源向优势产业、优秀企业和优质项目集聚。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战略引领和规划引导,实施更加协同精准的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发挥优势,率先突破。立足比较优势和增长潜力,集聚资源要素,瞄准重点产业目标,以文化旅游产业引领,协同乳畜业、新能源光伏、木器木雕、新型建材、绿色矿冶等重点产业为突破口,带动全县产业发展的整体跃升,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项目攻坚,支柱凸显。坚持“干好今年、备足明年、想到后年”思路,强力攻坚重大产业投资项目,破解项目落地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培育一批亿元企业,持续做强优势产业,协调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攻坚战。

三、主要目标

县域内主导产业基本成型,到2024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一县一业”乳畜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5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县域工业实力进一步提高,力争实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20218.24亿元的基础上翻一番。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7:30.8:49.5,二三产业占GDP比重达80.3%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以上,借力历史文脉传承,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为全省万亿级文旅产业发展和全州千亿级文旅产业培育贡献剑川力量。

二、重点产业

(一)工业主导产业

思路与目标:抓好工业产业生产技术、生产设备改造提升,着力加快矿冶建材、装备制造、能源、木雕石刻、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到2024年,五大主导产业产值达70亿元以上。

发展重点:一是培育壮大新型矿冶建材业。1.确保丹增公司20万吨硫酸生产线正常生产,同时研究原料结构调整生产线改造项目。2.努力实现上兰矿冶片区恢复生产,进一步深化剑川县和兰坪县区域合作事宜,建立“跨区域合作,产业聚集加工生产园区”,实现上兰片区“二次创业”。实施“一企一策”帮扶措施,助力企业恢复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现有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实现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3.结合矿冶业的发展,在剑兰公路沿线布局发展现代仓储物流业,以物流业的发展带动资源的聚集,以资源的聚集支撑加工业的发展。4.加快推进华新水泥(剑川)有限公司现有产能的升级改造,延长产业链,同步开展日产7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技改及配套石灰石矿山谋划,力争“十四五”期间启动项目建设,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极。到2024年矿冶建材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亿元。二是培育壮大现代装备制造业。加快实施滇西北物流片区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支持好江西育佳集团项目的全面落地保障服务工作,确保企业投资尽快落地,努力实现轻工业制造质的飞跃。到2024年现代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三是培育壮大绿色能源产业。1.积极引进绿色制造产业,坚定不移实施电力体制改革,积极实施龙源风电项目提质增效建设及风光结合项目的实施,以龙源风电为主导,开展光伏资源整合,做强光伏产业。2.加快推进大理州双河煤矿30万吨/年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取得开工备案。到2024年能源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四是培育壮大木雕石刻产业。1.加大剑川木雕艺术小镇招商运营工作,推进梅园石雕产业规范化发展,依托木雕艺术小镇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着力打造县域数字经济产业。2.以晟虹木业为主导,完善原材料供应基地建设,规范和做活原材料供给,按照生态环保绿色的要求实现木器木雕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规范税收。3.以狮河片区、梅园片区为载体,充分利用资源和技工优势,引进发达地区大企业采取合资、独资、合作等方式创办现代化生产企业,引导木雕、石雕产业向块状经济发展。4.开展好与中央美院等院校的“县校合作”项目,培训一批技艺精湛、会设计的从业人员,进一步提高剑川木雕石刻产品的竞争力和知名度。2024年木雕石刻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五是培育壮大高原生物资源加工业。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水平,做强生物资源开发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重点产业,发展多种模式适度规模经营,延伸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链,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全面对滇本草公司、剑原公司和臻福公司等企业进行升级提级建设,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2024年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

(二)新能源产业

光伏产业

思路与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剑川县新能源资源优势,集中在县内相关乡镇开发集中式光伏发电装机布局,扎实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推进党政机关、医院、学校、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剑川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共享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能源保障。

发展重点: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推进党政机关、医院、学校、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第一批项目,年内启动装机26兆瓦的分布式光伏。二是加快实施沙溪镇华龙村一颗桩90MW农光互补项目、弥沙乡文新村文华大关山片区85MW光伏发电项目、金华镇庆华村30MW光伏发电项目3个集中式光伏项目。到2024年,光伏发电完成投资16亿元以上,全县光伏发电装机达20.5万千瓦以上。

(三)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1.乳畜产业

1)思路与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战略部署,以乳畜产业为重点,兼顾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乳畜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将乳畜产业培植成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柱产业。

2024年,全县乳源保障能力和乳类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力争奶牛存栏达到2.1万头,年产鲜奶12万吨,奶牛单产8吨以上,奶农收入达4.6亿元以上;奶山羊存栏1万只,鲜羊奶产量3800吨,奶农收入达0.2亿元以上。力争引进建成乳制品深加工企业1家以上,发展乳饼等地方特色乳制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0家以上,实现乳品加工产值6亿元以上,乳畜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5亿元以上。

2024年,力争全县肉牛存栏达到9万头,出栏4万头以上,牛肉产量0.9万吨以上,实现养殖收入6亿元以上;肉羊存栏19.2万只,出栏19.7万只,羊肉产量0.5万吨以上,实现养殖收入3亿元。力争启动建设1个以上屠宰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肉牛肉羊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

2)发展重点: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的标准,重点打造2个奶牛核心牧场、1个肉牛核心牧场和1个肉羊核心牧场。来思尔乳业二期奶牛牧场2022年内启动建设,来思尔乳业一期牧场养殖规模持续壮大,2024年存栏达到7000头。加大肉牛、肉羊核心牧场建设研究谋划,力争2024年前启动1个以上肉牛、肉羊核心牧场建设工作。二是做大做强乳制品加工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十四五”期间引进培植乳制品加工企业1家、肉牛肉羊屠宰加工企业1家,积极开展乳制品及肉牛肉羊屠宰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对完成投资1亿元以上的新建乳制品加工项目,积极推介争取省级绿色食品产业相关资金扶持,享受资产性投资额10%的奖补。依托“县校合作”、奶牛产业科技特派团等平台,加强地方特色乳品研究开发,制定技术标准和相关技术规程,积极推动乳扇、乳饼等地方特色乳制品标准化加工、规范化生产;支持地方特色乳制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强化食品卫生标准意识、改善生产条件、优化加工工艺,实现获证生产加工,逐步培育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品牌信誉度高、达到国家相关准入条件的民族乳品加工企业。三是实施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全面实施新一轮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行动,探索有机牛奶及绿色有机肉牛肉羊生产配套技术,推动乳畜业绿色发展,对于通过绿色或有机认证的规模养殖场分别给予2万元和3万元的一次性补助。积极探索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品牌推介路线,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开展品牌策划营销。四是推进种养殖循环配套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粮改饲”试点政策,实施的试点项目优先补贴养殖场或合作社。对在县内集中连片种植专用青贮玉米100亩以上,并与县内养殖场(户)建立购销合同的种植户、种养结合户及种植企业,按照每亩300元标准给予补贴。对存栏奶牛(肉牛)100头及奶山羊(肉羊)300只以上的养殖场加工青贮饲料,按照每吨60元进行奖补。力争全县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89万亩。

2.核桃产业

1)思路与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战略部署,集中资源推动核桃产业走深、走精、走长。以“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精三产”为导向,制定剑川县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精准实施,延伸产业链,统筹全县核桃产业健康发展。实现产业发展由传统数量增长型向现代质量效益型转变,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大幅提高,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产业集聚程度明显提高,将我县建设成为云南省滇西北核桃加工交易中心之一,围绕全县核桃产业目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核桃产业打造成支撑剑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核桃面积稳定在89.59万亩,实现干果产量5.6万吨,核桃产业综合产值达13.9亿元。

2)发展重点:一是强化基地建设。1.建强核桃产业重点县。选择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高的乡镇作为“一村一品”示范创建,组织人员对口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乡镇制定创建“一村一品”具体方案,为全县核桃产业基地提供示范,培养核桃产业“领头雁”。2.稳定种植面积,实施分类经营。按照“科技引领、集中示范、突出重点、形成规模、协作创新、打造精品”的原则,重点向适宜区的3个山区乡集中。全县核桃种植面积稳定在89.59万亩,实施分类经营,其中林草复合经营型面积15万亩,四旁经营型面积29.59万亩,生态经营型面积45万亩。探索建立“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统一生产管理技术、统一收购加工,巩固和建立专业合作组织8个以上。3.支持初加工机械一体化建设。引导扶持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等经营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推进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建设,提升核桃采收初加工能力和水平,提高核桃品质,在核桃主产区建立产地标准化初加工及配套冷链仓贮设施。推进脱青皮、水洗、风干、烘烤、分选等初加工环节的机械一体化。4.大力支持发展核桃林下经济。研究制定发展林下经济政策,结合核桃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推广林药、林菜、林粮等发展模式,开展复合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林农经济收入。二是构建产业布局和创新机制。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核桃产业招商推荐目录,做好项目策划包装;进行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全产业链招商;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依托国内各类森林食品博览会、核桃产品展销会、品牌推介会等开展专题招商活动,重点引进核桃产品精深加工企业1家以上。2.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核桃加工产业,按照生产要素集聚、生产设备先进、管理体制科学、经营机制完善、带动效应明显的发展思路,培育大、中、小核桃加工企业集群;通过政策支持、金融扶持,助力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引导推动县内“龙头”企业向精深加工延伸;积极培育产业关联度大、产品特色鲜明、消费群体稳定的“龙头”企业,将经营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规上企业纳入重点培育对象;开展核桃产业龙头企业动态监测,积极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指导。3.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导支持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展开深度合作,提升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实现核桃产品多元化。三是提升品牌、宣传营销。1.建立健全剑川核桃品牌支撑体系。深入挖掘剑川核桃产品特色,统筹推进“剑川核桃”区域品牌和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打造,提升我县核桃产品附加值和市场认可度。2.加快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推进核桃市场体系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强化核桃收储、仓贮能力建设,加快集加工、交易、信息、物流、仓储、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于一体的核桃交易市场建设,将剑川打造成滇西北核桃坚果集散中心之一。3.加强销售体系建设。加强与京东集团深度合作,努力形成核桃产自云南、核桃油产自滇西北、销售在京东、品牌在剑川的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四是加强科研及资金投入,做实支撑。1.提升核桃产业综合科研能力。坚持“政府引导、合作共建、市场运作”,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化为方向,按照产、学、研一体的“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基地”运营模式,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以核桃木本油料、蛋白及副产物等开发利用研究为重点,全产业链技术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实现核桃产品分类利用、分类增值,形成高科技集中化的种植和加工基地。2.加强核桃标准体系运用。围绕打造“绿色食品牌”,将标准化理念应用到核桃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建立以质量要求为核心,在核桃栽培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推广应用深纹核桃园地提升改造、产地初加工、包装贮藏、主栽品种坚果质量等级、仁质量等级等深纹核桃生产加工系列技术标准(规范),健全核桃产业技术标准体系,积极探索核桃生产加工标准体系,推进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3.加大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以核桃基地规模大的乡镇为重点,兼顾其他核桃主产乡镇,指导各地制定推进产业发展的具体方案,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4.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通过项目申报、专项申请等方式,积极向上级林草、农业、发改、财政、科技、乡村振兴等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投入核桃产业。

(四)旅游文化产业

思路与目标:按照将剑川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样板、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加快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体系,以高水平规划引领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大理州“一带三道十八廊”建设,加快古城、古镇、古村保护利用,加大剑川古城保护修复力度,强化书香剑川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加快沙溪旅游品质提升,打造魅力沙溪品牌,辐射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全面提升高A级景区软硬件水平,早日实现石宝山·沙溪古镇5A级和剑川古城、千狮山、剑川木雕艺术小镇4A级旅游景区创建。持续抓好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房车营地、半山酒店等建设,深入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完善提升工程,建设文旅产业聚集区,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持续建设美丽县城、特色小镇、乡村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民俗、观光和休闲农业。实现石宝山·沙溪古镇5A级和剑川古城、千狮山、剑川木雕艺术小镇4A级旅游景区创建。

发展重点:一是着力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文化和旅游系列规划的编制,科学谋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储备优质文旅项目,实施好“一带三道”中剑川康旅项目和半山酒店建设,完成剑川古城旅游基础设施、剑川木雕小镇旅游基础设施、老君山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石钟山石窟保护利用等项目建设,活化利用欧阳大院、杨家大院。着力推进品牌创建,沙溪古镇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剑川古城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剑川县创建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老君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完善附属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景区景点品质,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广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和经营,提高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多元化、经营市场化和管理社会化水平,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方式,打造剑川品牌,着力提升剑川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做特旅游餐饮消费产业链。挖掘剑川地方特色餐饮,推出“生态、绿色、民族风味”等特色主题餐饮。重点推出剑川八大碗、三道菜、山老腿、王记凉粉等特色菜系,打造剑川文化主题餐馆,鼓励知名企业规模化发展,打造特色餐饮品牌。支持在金华镇、甸南镇、沙溪镇等重点旅游目的地打造一批特色美食街区。鼓励依托古镇古村、旅游名村建设美食小镇、美食乡村、美食农庄。三是做优康养旅游产业链。围绕高端品牌酒店、半山酒店、特色精品客栈三个方向,扶持构建剑川特色住宿生态体系。以喜林苑半山酒店为标杆,引进国际连锁品牌酒店或国内外高品质酒店管理人,加快高品质酒店、半山酒店建设和旅游民宿提档升级,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成1家五星级酒店和23家高品质半山酒店。申报10家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旅游民宿,创建1个全国旅游民宿集聚发展样板区。四是做精文化创意消费产业链,加大“文创+康养”、“文创+旅游”产品创新,支持文创企业发展。依托木雕、石雕、土陶、布扎、刺绣等剑川优势民族民间工艺资源,开发手工艺品制作展示、购买和特色民俗旅游项目。充分挖掘剑川县保存完好的白曲、霸王鞭等民族民间歌舞文艺资源,与重要的景区景点相结合,在景区景点周边发展一批以原生态白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生态文化旅游村。加快剑川木雕文化产业园区的申报和剑川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创建。五是做大旅游交通枢纽产业链。借助丽江、大理旅游市场,通过联程联运模式,集合干线运输+城市公交+农村班线,打通“最后一公里”,构筑“剑川”联程联运有效衔接的道路客运体系,实现客源共享,助力区域内山水游、乡村游的发展。此外加强重点旅游景区与高速公路连接通道建设,实现高速公路连接全县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通达性。实施县乡道路提质工程,提升乡村旅游交通的通达性。建设大剑川剑湖片区、大沙溪片区、老君山片区的旅游风景道建设,实施沿线立体景观营造工程,加强观景游憩设施建设,完善县内涉旅风景道、航道、客运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配套服务设施,采取交通节点与旅游消费相互结合的方式,多形式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

(五)生物医药产业

思路与目标:大力发展以中成药、中药饮片等为特色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积极推动产业向化学药、生物技术药、高端医疗器械方向迈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持标准化、规范化、有机化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深入挖掘剑川县民族民间医药文化资源,打造国内知名的特色中药材、中药饮片大型综合性兼具旅游功能的交易中心,打响“云药之乡”品牌。发挥道地药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开发药食两用产品,培育保健食品,快速发展植物提取物产品,健全产业链条,打造全州健康医药产业发展新样板。

发展重点:全力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推动我县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突破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全县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水平,积极创建全省中药材种植示范县,全面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创建剑川中药材优质品牌;支持云南滇本草药业有限公司开发新产品,打通流通环节,实现振兴发展,培育壮大中药材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饮片等为特色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深化产学研用机制,开发药食两用产品,培育保健品,快速发展植物提取产品,健全产业链条;深入挖掘民族民间医药文化资源,依托自然条件较好的药用植物种植基地,将中药材产业与旅游、康养产业相结合,开展中医药主题的康养休闲体验中心,打造集体验、生态、医疗、休闲、养老、养生、旅游于一体的康养休闲综合体,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中医药产业发展新局面。

(六)推动其他重点产业协同发展

1.现代物流产业

依托滇西北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优势,加快滇西北物流分中心项目建设,完善物流设施,抓好服务配套,把剑川建成滇西北物流分中心。巩固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先进装备、矿冶建材、烟草等传统优势大宗货物物流产业。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保税物流、电商物流、云物流等新兴物流,提升果蔬、花卉、野生菌、乳制品等高原特色农产品智能冷链物流能力;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快递物流和农村电商物流;加快促进现代物流产业规模总量稳步增长、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抓住“剑品入沪”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州重点物流项目,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加快发展集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为一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2.数字经济产业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以全州信创产业园为依托,大力引入上下游配套关联产业,走“信创产业园+数字经济”发展路径,打造数字经济新实体,培育数字化新业态。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争创剑川木雕艺术小镇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示范。重点培育信创、信息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等数字产业。启动建设“城市大脑”,全面支持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城市建设。到2024年,剑川县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突破,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到2024年末全县5G基站数量达到300个以上,5G网络覆盖8个乡镇。拓展数字场景应用,持续推进特色小镇、美丽县城智慧化建设,构建文旅数字化产业链。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进或培育不少于5家数字经济企业,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00万元,成为剑川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3.金融产业

优化金融机构布局,引导开放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更好地为当地服务,加大引进新兴地方金融机构落地剑川。增强金融普惠性,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强化金融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功能,大力发展金融资产评估、企业咨询评估、保险代理等金融服务业,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4.环保产业

借鉴洱海保护治理经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完成工业炉窑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超低排放改造。推进企业环保清洁生产、培育绿色环保产业。做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大力推进难选矿和尾矿综合利用、“城市矿产”开发、农林废弃物回收利用。推动冶金渣、化工渣等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加强对工业固体废弃物中稀贵金属的回收利用。提高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拆解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促进废弃金属、废塑料加工利用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建设环剑湖截污治污、底泥疏浚和湖滨缓冲带修复、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等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系统,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和固体废弃物协同处理。基本实现畜禽粪便、残膜、农作物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5.房地产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强化城市主体责任,完善政策协同、调控联动等机制,更好解决全县居民住房问题,统筹处理好短期和长期、市场调节和行政调控、保障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实现市场开发用地有效保障、外来投资稳定增长、金融支持稳定增长、商品房销售稳定增长、市场秩序规范有序,将房地产业发展与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相结合,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综合竞争力相结合,与提升城乡人民福祉相结合,促进全县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6.烟草产业

坚持以“市场、质量、绿色、生态、安全”为主线,以稳规模、优布局、提质量、转方式、创品牌、促增收为重点,着力深化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走特色烟叶提质增效之路,加快现代化烟草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构建“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长效发展机制,持续提升烟叶种植、卷烟营销整体水平,推动剑川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决落实省委“五个作表率”标准,担当作为,凝聚大抓产业大抓工业共识,聚焦重点产业攻坚,明确产业重大投资项目作为一号工程、绿色通道工程,着力培育以制造业为龙头企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县、乡镇两级产业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园区建设和重点项目推进县、乡镇级领导专班制度,高位推进产业振兴战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调度、亲自协调、解决难点堵点、缩短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周期,推动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见效。

(二)加快园区优化提升。力争上半年实现大理剑川工业产业集聚区获批;加快《剑川工业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2022-2035)》和环评报告编制工作,力争在6月底前完成总规、环评编制及评审;启动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积极申报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专债项目,力争得到中央省州资金支持,全面推进园区优化提升工作;加快资金统筹,抓住园区获批机遇,启动园区工业用地收储工作,年内力争剑阳片区及上兰片区实现300亩工业用地收储。

(三)强化要素保障。统筹全县要素资源向工业园区聚集、重大产业项目倾斜,为重点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提供各类审批、服务和要素需求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优质服务。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需求,新增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等用地指标首先用于支持经济效益好、产业拉动大、能耗投入产出比高的重大项目。引导企业实行市场交易用电、鼓励企业参与绿色电力认证,强化企业生产用气、用水、用电保障。积极向上争取电量指标,在保障生活用电的前提下,优先满足重大产业项目生产用电,杜绝重大产业项目建成电量保障断档的情况发生。

(四)强化招商引资。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生产要素向重大项目聚集”的招商理念,突出重点产业招商和园区存量招商,按照“招龙头、引上游、接下游、带配套、促集群”的思路,聚焦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贯通、左右融合发展需求,精准招引产业链标杆企业和标志性项目,推动一三产向二产接续融合,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水平,着力培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聚集度和影响力。要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研究制定支持产业发展的特殊化、差异化政策,本着换位思考的原则,切实解决招商对象迫切需要,突出“一把手”招商,实行县、乡镇两级联动协调,组建专业招商团队,采取产业链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多种方式,谋划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

(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切实加大财政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建立统筹安排财政扶持产业发展资金的综合协调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资金不散、重点扶持、形成合力”原则,有效整合和盘活现有产业扶持资金,全力支持重点示范带动项目以及重点企业、工业园区建设。建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重大产业投资项目配套建设。对带动产业发展特别重大的项目和企业,采用“一事一议”财政扶持政策,支持其尽快形成产业标杆。加快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探索银企对接新模式,促进银企信息互通共享,用足用活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引导和鼓励更多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积极争取重大产业项目贷款融资支持。

(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深化简政放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潜力。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而清单,全力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事项,把减税降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紧,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扎实抓好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工作,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的长效机制,围绕破解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聚焦企业关切,着力改革创新、破解瓶颈、优化服务、强化保障,打造稳定、公开、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营造亲商、爱商、护商的投资环境,在全县上下营造产业大提升促进发展大跨越,奋力开创新时代剑川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浓厚氛围。

(七)加强人才建设。为满足企业人才和扩大就业需求,树立以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工人需求导向,采取企业培养、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式,造就一批技术精湛的技术人才、符合产业所需的技能人才、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产业工人。实施差别化、竞争性的人才政策,全面打造人才聚集洼地。鼓励园区加强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完善全方位支撑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措施,营造“吸引人才、助力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为产业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八)强化督促考核。落实县级重点产业主管部门主体责任,各重点产业主管部门制定相应考核办法,作为县对乡镇综合考核的主要指标,并提高考核权重。坚持和完善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把重点产业发展实效作为评价各级党委(党组)班子和党委(党组)书记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强化跟踪督查问效,认真研究解决企业反映频繁的合法诉求,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投产推进缓慢、成效不明显的单位给予约谈通报,同时对重大产业项目引入、开工落地见效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政策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