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剑川 / 名城剑川 / 保护名录 / 非物质文化遗产

剑川白族古乐

  •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8日
  • 来源: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剑川白族古乐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唐代,南诏就向唐王朝敬献南诏“奉圣乐舞”,白族乐舞成为国内宫廷乐舞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白族古乐也吸收了不少中原古曲牌,如今白族古乐中的菩萨蛮、清平乐、江南好、小开门、南清宫等。Aki剑川宣传信息网

白族古乐大致分为四个部分:Aki剑川宣传信息网

1)佛腔:香赞、五供养、皈命礼、大三宝、小三宝、金鹿锁(俗称:卦腔)、静室独居、五声圣号、极乐世界、众等皈依、华藏世界、婆娑世界、月夜、三献礼等。Aki剑川宣传信息网

2)道腔:三供养、三柱香、三请圣号、吉佛迎祥、玉书金简、战地弛驱、朝罢归来、代谢、拜表、万灵等。Aki剑川宣传信息网

3)洞经:成和、宁和、安和、景和、宣和、祥和、礼请、七曲词、赞花词、鲜花、平圃(俗称萍谱)、原始、懒画眉、迭落钱(俗称:叠落泉)、万卷书、普光等。Aki剑川宣传信息网

4)民间小调:义督古词(九冬酽茶)、过山调、蜜蜂过江、耍龙调、鹿鹤同春、栽秧调、放羊调等。其中部分来源于中原的曲牌。不少曲牌中原已无存,但在剑川仍然保留。Aki剑川宣传信息网

《唐五代词·敦煌曲子词》中“五更曲”其结构、句式与今“剑川白曲”一脉相承,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唐王朝曾赠南诏“龟兹乐部”,其中许多曲目仍在剑川地区流传。数千年来,白族古乐维系着汉、白两族民族的和睦与团结,成为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佛、道两教传入白族地区后,偈颂佛经、道经的佛乐、道乐融入白族音乐,成为白族古乐的一部分。元、明两代,科举制度在白族地区逐步实行,儒家音乐随之进入白族地区,今存康熙《剑川州志》即完整记录了祭孔所用“大成乐舞”。清康熙以后,各地“洞经会”兴起,以儒生为核心的“洞经音乐”成为白族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演奏形式。Aki剑川宣传信息网

白族古乐内容丰富多彩,其中:现存白族民间传统曲牌,如:大摆队伍、清水流(俗称水牛打架)、哭皇天(俗称哑子哭娘)、小桃红、寄生草、浪淘沙、山茶花、喜今年、扮装台、金鸡弄五更、百鸟朝凤、拜堂调、迎宾曲、下菜调、一杯酒等,在各地的婚丧礼仪、祭祀活动中广为流传,成为民俗活动的主要音乐部分。Aki剑川宣传信息网

白族古乐中最有价值的为“阿吒力”佛腔音乐。如同其他腔调中的曲牌一样,以“阿吒力”佛腔为代表的白族古乐中有大量中原佛腔传入,但在国内已经失传,在剑川得到保留,这些佛腔尤为珍贵。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白族民间音乐成分,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它是深入研究白族古代音乐等民间艺术的珍贵资料,也是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其演示较为成熟.已形成程式化的定势,音乐成套,安排行序,堪称少数民族文化奇葩,现仍流行的《散花》、《散灯》、《剑舞》等“阿吒力”佛教乐舞融音乐、舞蹈为一体,动作套路多姿多彩,有程式化的表演形式,技巧较高,价值烛特,已收入《中国舞蹈集成·云南卷》出版。Aki剑川宣传信息网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