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剑川 / 名城剑川 / 保护名录 / 历史文化名镇

以旅彰文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31日
  • 来源:剑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五月的夏天,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处处郁郁葱葱,拨开绿荫,听闻小桥流水,漫步玉津桥,驻足古戏台,穿过古朴小道,追寻马帮文化的人潮熙攘,遇见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沙溪。                 

云南大学茶马古道研究院的教授邓小杰说道:“‘剑川湖之流,合驼强江出峡贯于川中,所谓沙溪也。其坞东西阔五六里,南北不下五十里,所出米谷甚盛,剑川州皆来取足焉。’这是《徐霞客游记》中对沙溪古镇的描写。作为南来北往最后的温柔故乡,这里有农耕的活化石‘二牛抬杠’,有较多原住民继续维持以白族的本主崇拜和民俗活动为衬托的具有鲜明乡土特色民俗文化,文化每天都在发生,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民族文化样本自成体系,这也是我留在这里的原因。”沙溪古镇自汉代开始一直都是茶马古道的核心交汇点,也是一个完整地展示多民族有机融合、共兴共荣、团结发展的视窗平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清脆的马蹄声已然远去,2001年9月,“沙溪复兴工程”启动,历经十五年,现存的沙溪濒危古集镇中心部分不断得以修复整饬,真实、完整的古道商旅遗存和以白族为主体的民俗风貌得以保存,无论是魁阁带戏台、兴教寺,还是白族传统工艺、地方戏曲,具有浓郁“南方丝绸之路”的民族文化要素都整体呈现在来自世界各地游人面前,切实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来到寺登街,在古戏台旁阿瑞奶奶的店前,一位穿着白族服装的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用细小的绣花针在丝绸上游走,呈出一片锦绣。“奶奶我现在正在做的是剑川白族特有的‘开口笑’,采用纯手工方式缝制,塞入自家种植香料,具有安神助眠、驱蚊驱虫功效,我现在收了3个残疾人当徒弟,为的也是改善他们的生活和不让这门传统手艺失传,现在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也算实现了大家所说的共同富裕啦。”阿瑞奶奶笑嘻嘻说道。

有风小馆老板杨林祥是沙溪古镇本地人,也是咖啡文化的爱好者,八年前从丽江咖啡店辞职回到家乡开了这家咖啡店,在家门口圆了创业梦。随着沙溪复兴工程的不断推进,古镇环境得到改善,游客逐渐变多,不仅激励了众多本地人回乡创业,也吸引了大批外地人来沙溪投资发展,成为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交往、相互交融的聚集地。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