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试点领域信息 / 乡村振兴

关于剑川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2022-2025)

  •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5日
  • 来源:剑川县乡村振兴局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根据省、州工作安排,结合剑川县实际,制定《剑川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20222025年)》。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尊重客观实际和农民主体地位,坚持省负总责、州县乡抓落实工作机制,坚持“五级书记”抓落实,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严格“四个不摘”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具体责任化的要求,围绕“五大振兴”和建立健全“一平台三机制”,实施一批补短板和促发展项目,推进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促进县域整体发展。

二、主要目标

(一)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依托“政府救助平台”,坚持“群众找”和“政府找”相结合,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帮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医疗保障待遇政策,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全县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人员早发现、早帮扶、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培育农民稳定增收长效机制。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抓好产业就业帮扶,确保过渡期内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到2025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730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每村达到10万元以上。

(三)补短板促发展目标。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一平台三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推进乡村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全面实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程,加强乡村治理组织建设、治理能力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和谐平安乡村建设。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特色产业发展工程。围绕发展高原特色产业、“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等要求,实施特色产业发展工程和种养业提升行动。规范提升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聚焦乳畜业、苹果、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和中药材、烤烟等特色产业,推进生产、加工、流通、营销产业链全面升级。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价值,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发展整体效益,建设规模化奶牛和肉牛养殖小区,打造文旅和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园区。

专栏1特色产业发展工程项目

1.生产基地项目:发展特色种植基地12.631万亩、特色养殖107837头(只/羽)、林草产业提升13350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地33个、帮扶车间和特色手工业作坊建设17个、其他产业基地建设11个。

2.加工物流项目: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建设20个、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13项、农产品市场和农村物流3项、农产品展销平台5项。

3.产业基础设施项目:产业路建设47.7公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21件、农业产业园区建设1项。

4.产业服务支撑项目:科技服务3项、人才培养200人次。

5.金融保险配套项目:小额贷款贴息2400万元、特色产业保险保费补助1280万元,防贫保险2283万元。

(二)实施稳岗就业创业工程。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培育区域劳务品牌,加大脱贫人口组织化劳务输出力度。积极推广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增加脱贫人口就地变近务工收入。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实现充分就业。健全脱贫和相对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监测预警机制。规范公益岗位设置和管理,开发半劳力就业公益岗,确保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承接东中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县乡村建设产业基地,兴办加工、冷藏保鲜、仓储物流等企业,吸收劳动力就业增收。对外出务工、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按规定给予奖补支持。

专栏2稳岗就业创业工程项目

1.外出务工补助项目:跨省务工交通费补助4000人次。

2.就业培训项目:技能培训补助32000人次。

3.创业补助项目:创业培训补助3200人次。

4.公益性岗位:常态化岗位3070个、新增监测对象公益性岗位289个。

(三)实施易地搬迁后扶工程。健全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组织体系、投入体系和帮扶体系,在政策制定、资金安排、项目布局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因地制宜在搬迁地发展产业,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持续提升集中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安置区社会服务、社会管理,促进搬迁群众生产生活稳定、安居乐业,基本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专栏3易地搬迁后扶工程项目

1.新招公共服务岗位100人次,主要服务易地搬迁公共设施维护。

2.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就业帮扶工作。

(四)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继续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通村组公路建设,力争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实施全县较大规模人口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和村内道路建设。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小型供水工程、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更新改造,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全面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实施5G服务到村、“快递进村”工程。积极推进农村清洁能源、消防设施等建设。

专栏4乡村基础设施工程项目

1.编制42个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

2.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130公里,村内道路硬化93440平方米;

3.农村供水巩固提升设施118个村组;

4.农村产业基地用电建设4项;

5.农村网络建设17个行政村;

6.农村清洁能源设施建设(户用光伏)1项;

7.其他村级消防设施及地质灾害治理项目10项。

(五)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标准,全面开展“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村容村貌等治理活动,从源头管控乡村人居环境。健全乡村人居环境管护制度。树立乡村人居环境爱护意识,制定村规民约,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行动,开展森林乡村、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形成村民爱家、爱山、爱水的行动自觉。

专栏5人居环境整治项目

1.建设农村公共厕所62座、户用卫生厕所改造7482户;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9个村;

3.农村生活垃圾治理12个村;

4.村容村貌提升36个村。

(六)实施乡村公共服务提升工程。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学规模学校建设。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好幼儿园建设项目,补齐普惠性资源短板。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乡村延伸。巩固提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能力,提升农村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巩固农村书屋、农耕文化存列馆、新时代农民讲堂、爱心超市等乡村文化扶贫成果。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从选派科技特派员,持续为全县已脱贫的46个贫困村提供科技服务和人才培训工作。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

专栏6乡村公共服务工程项目

1.规划保留的村小学改造11项;

2.村幼儿园建设24项;

3.农村养老设施建设5项;

4.农村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46件。

(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程。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持续监测农村居民的收入、支出状况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做到快速发现、及时响应,分层分类帮扶,实行动态清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成果,持续加强农村住房监测排查,对符合条件的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教育帮扶机制,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医疗保障待遇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健全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专栏7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程

1.住房安全项目2150户;

2.义务教育项目:落实贫困学生“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落实其他教育类补助资助;

3.医疗健康项目:全面落实医疗保障政策;

4.综合保障项目:全面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接受留守关爱服务、临时救助相关政策。

(八)实施乡村治理提升工程。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民族团结。强化乡村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强化乡镇管理服务能力,切实把乡镇建成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和乡村经济中心,使乡镇成为带动乡村的龙头。吸引乡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将优秀人才吸引到农村。开展帮教活动,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和教育,引导全体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爱山护林、生态庭院、致富能手、模范婆媳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崇尚科学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加强数字化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创建。

专栏8乡村治理提升工程

1.乡村治理体系:数字化乡村治理信息系统建设5项、乡村治理示范创建23个村。

2.乡村精神文明:培养“四有”新时代农民520人次,创建移风易俗示范村1个,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200人次,农村文化活动项目1个。

四、资金投入

     聚焦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合理安排使用财政衔接资金,整合其他财政涉农资金和行业部门资金,争取上海帮扶资金、定点帮扶资金和其它社会帮扶资金,引导企业投资、金融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等业主投入。   

9     投入资金计划表(万元)

年度计划

项目数(个)

资金小计

衔接资金

其他涉农整合资金

行业部门资金

帮扶资金

业主投入

2022

202

37696.05

12384

10529.1

7075.75

4128

3579.2

2023

147

38495.7

14039.3

11687.65

9043.75

2010

1715

2024

150

43122.84

15814.5

0

23103.34

2190

2015

2025

150

42568.85

17933.6

0

20175.25

1380

3080

649

161883.44

60171.4

22216.75

59398.09

9708

10389.2

五、政策措施

(一)“一平台三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用好“政府救助”平台,建立农户主动申报、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围绕“一县一业”,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项目,推进农业、工业、旅游业、电商、产业合作社融合发展,覆盖所有脱贫户、边缘户,不落一户。全面落实“双绑”机制,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增收产业长效机制,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建立股份合作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以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为抓手,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整合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向村民小组延伸,利用村级和村民小组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村组联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培训就业全覆盖。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坚持扶智与扶志并举,更加注重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成果,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能力,更加注重改进帮扶方式,更加注重营造健康文明新风,更加注重培育主体意识,促进村村有产业、人人有技能,乡村形成良好风气,农民养成好习惯、争优新农民,实现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提升。保持医疗保障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巩固拓展保障对象范围,优化调整脱贫攻坚期内医保扶贫措施,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统筹医保三重制度常态化保障平稳过渡。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健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贫机制,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和防贫保险发展,不断壮大慈善救助,形成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有益补充,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确保不发生因病规模性返贫致贫,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二)财政、金融、土地、人才支持。合理安排财政衔接资金、其他财政资金、沪滇协作资金,聚焦支持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并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开展贴息贷款、小额信贷、创业担保贷款和助学贷款等业务支持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在业务范围内为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服务。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及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实行计划指标分类保障,以处置存量土地规模作为核定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依据,加大存量盘活力度加大处置存量土地,统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每年脱贫县的600亩计划指标专项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要。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支持文化旅游、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措施完善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坚持有编有岗、期满安置的原则,重点支持“三支一扶”计划,补充乡村振兴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三)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深化东西部结对帮扶关系,争取拓展上海市对口帮扶领域帮扶方式,加强产业协作和科技合作、加强干部人才双向交流、加强医疗卫生帮扶带、加强教育帮扶力度,加强劳务协作和稳岗就业、加强产销对接和消费协作、积极促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强金融合作支持乡村振兴。按照沪滇协作“十四五”规划扎实推进组织领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区域协作、推进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落实实行县级领导班子挂包乡镇责任制,持续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驻村帮扶,整合中央、省、州、县四级单位定点帮扶力量,构建抓巩固衔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中国电建和中央美院资源优势,提升乡村规划水平,严格按照规划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四)项目资产运营管理和监督。项目资产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统筹,根据不同类别项目资产属性,落实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注重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完善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公告公示制度,提高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和运营透明度。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受益群众对扶贫项目资产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根据扶贫项目资产特点,明确产权主体管护责任,探索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管护模式。对经营性资产,加强运营管理,完善运营方案,确定运营主体、经营方式和期限,明确运营各方权利义务,做好风险防控。对公益性资产,加强后续管护,完善管护标准和规范,由相应的产权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人和管护经费。对到户类资产,由农户自行管理,村级组织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帮扶,使到户扶贫项目资产更好地发挥效益。加强对在建项目的管理,边建边管边完善制度,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持续发挥效益。

(五)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并重,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根据资源特点、产业基础等因素,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样板。集中实施1个田园综合体,2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建设50个乡村风貌特色化、产业发展专业化、生活品质现代化的精品示范村;建设200个生活富裕、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村庄

(六)党建引领乡村建设。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

六、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严格落实责任,县级党委和政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主体,县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加强业务指导和推进落实,层层落实责任制,压实工作责任。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实践基地,完善干部激励机制,选优派强驻村工作队和配精第一书记,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作为领导班子评价、任用的重要依据。乡镇、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加强舆论宣传。加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宣传力度,开展常态化工作,提高媒体、简报、通讯、新闻等宣传质量,及宣传报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典型经验,强化正能力量全面宣传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就全面展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经验。

(三)加强考核评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县、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考核评价结果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价工作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考核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在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调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的基础上,采取实地查阅资料、座谈访谈、进村入户调查、实地核查等方式进行。通过实地考核评价情况、综合平时工作情况和创新性做法,确定评价结果。

(四)加强方案实施。8个乡镇结合实际,编制切实可行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本实施方案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以及重大建设任务、重要工程、重大项目和政策措施等。县级各行业主管部门,对纳入本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简化审批核准程序,优先保障土地供应和融资安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本方案的组织实施与监测评估等工作,方案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


附件:剑川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附表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