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试点领域信息 / 乡村振兴

剑川县沪滇对口协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1日
  • 来源:剑川县乡村振兴局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剑川县乡村振兴局

20217


目  录

前   ......................................................................................................................... 1

第一章 开启全面协作新格局................................................................................ 3

第一节 帮扶协作成效显著................................................................................. 3

第二节 五年工作经验宝贵................................................................................. 3

第三节 对口协作任重道远................................................................................. 4

第二章 总体要求...................................................................................................... 7

第一节 指导思想................................................................................................. 7

第二节 基本原则................................................................................................. 7

第三节 主要目标................................................................................................. 8

第三章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0

第一节 巩固提升产业帮扶成效....................................................................... 10

第二节 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 10

第三节 加强劳务协作....................................................................................... 11

第四节 深化消费....................................................................................... 12

第四章 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4

第一节 共建示范乡镇....................................................................................... 14

第二节 打造精品示范村................................................................................... 15

第三节 建设美丽村庄....................................................................................... 16

第四节 壮大村集体经济................................................................................... 16

第五节 打造乡村干部队伍............................................................................... 17

第五章 深度拓展协作空间领域.......................................................................... 19

第一节 深化民生事业协作............................................................................... 19

第二节 推动区域经济合作............................................................................... 20

三节 共筑生态安全屏障............................................................................... 21

第四节 加强社会治理互鉴............................................................................... 22

第六章 密切加强干部人才交流.......................................................................... 23

第一节 党政干部挂职交流............................................................................... 23

第二节 专业人才交流培养............................................................................... 24

第三节 乡村实用人才培育............................................................................... 24

第七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25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25

第二节 完善制度机制....................................................................................... 25

第三节 强化要素保障....................................................................................... 26

第四节 加强监测评估....................................................................................... 26

附表:剑川县“十四五”沪滇对口协作规划项目表


  

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十四五”期间继续推进东西协作,既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加强两地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的意见》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东西部协作考核评价办法》精神,紧紧围绕防止出现规模化返贫的底线目标,全面落实党中央交付的“巩固拓展衔接”目标任务,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深化“十四五”时期沪滇东西部协作工作,结合剑川实际,编制本规划。

《剑川县沪滇对口协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继续巩固和发扬前期脱贫攻坚期间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探索东西部协作新模式,在产业协作和科技合作、干部人才双向交流、医疗卫生帮带、教育帮扶力度、劳务协作和稳岗就业、产销对接和消费协作、促进乡村建设行动、金融合作支持乡村振兴、完善协作推进机制等九个方面进行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协作,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东西部协作新格局。

项目规划总投资26359万元,其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7960万元,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6416万元,深化民生事业帮扶9331万元,区域经济合作1282万元,生态安全屏障及生态廊道建设720万元,社会治理项目250万元,党政干部及专业人才交流培养40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上海对口协作资金18842万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6290万元,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5516万元,深化民生事业帮扶5326万元,区域经济合作500万元,生态安全屏障及生态廊道建设720万元,社会治理项目250万元,党政干部及专业人才交流培养240万元),整合其他资金7517万元。

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

第一章 开启全面协作新格局

第一节 帮扶协作成效显著

2017年,上海浦东新区对口帮扶剑川县以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履行东西协作对口帮扶责任,从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不间断地全力支持剑川脱贫攻坚。浦东新区党政代表及企业先后到剑川考察调研30余次,选派4名干部到剑川挂职,安排14批次60位医疗、教育专家开展帮扶;剑川县选派4名干部到浦东新区挂职学习,组织84名县乡扶贫干部、医生、教师赴上海学习培训。浦东新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3947万元,援建项目57个,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产业发展、转移就业、医疗卫生、教育帮扶等方面。建立完善两地劳务协作和服务保障机制,帮助搭建就业信息对接和服务平台,帮助就业技能培训1009人,转移到上海就业220人。抓实“云品入沪”,帮助做好产销对接,成功在上海云品中心举办“剑川县农特产品上海推介会”,把剑川县特色农产品“剑川红”马铃薯、芸豆、青花鸡及工艺品黑陶、木雕等推广到上海,提升了剑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二节 五年工作经验宝贵

一是我县依托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通过进村入户、在田间地头中收集意见,按“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的程序逐级把关,确保申报的沪滇项目计划合理可行。同时,完善项目申报、审批、招投标和审计验收流程,完善项目公示公告制度,确保项目规范、资金安全。

二是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重点做好剑川县高原特色生态农产品入沪和消费扶贫,做实人才培养和医疗设施援建各项工作,加强劳务输出培训、做细就业帮扶,完善项目利益链接和带贫减贫机制,确保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监管责任,细化量化工作措施,各行业部门定期报告工作落实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分析汇总,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向纵深推进,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四是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贫困群众积极探索发展村企共建模式,以“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为基础,把企业资金、技术、人才引进村,村为企业发展提供土地、劳动力支持,实现企业发展、村民增收、集体经济效益不断扩大。

第三节 对口协作任重道远

  一、脱贫不充分

“两不愁、三保障”是保基本的脱贫标准,到2020年,全县776031397名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绝对贫困问题全部解决。但由于全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部分地方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相互交织等因素,加之,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等制约,脱贫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在产业发展方面,由于受自然条件、基础条件、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制约,部分贫困村难以形成主导产业,传统农牧业仍占主导地位,特色产业规模较小、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不健全,扶贫产业选择空间小、风险高、见效慢、产业链条短,新型经营主体带贫能力弱。在“三保障”方面,部分偏远山区的教育、卫生等设施虽然已达标,但公共卫生、医疗水平、教育水平还比较低。在基础设施方面,通过“十三五”脱贫攻坚,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有了大幅提升,达到了贫困县、贫困村退出的标准,但是偏远、山区村组的公路等级、农田水利、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基础设施,还难以满足农村人口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

  二、脱贫成效不平衡

受资源环境、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全县各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脱贫质量、脱贫效果还不平衡。虽然全县4个贫困乡镇、46个贫困村达到了脱贫退出标准,但受产业发展基础、群众内生动力、自然条件等的因素制约,脱贫的质量和成效不平衡。东部坝区乡镇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相对较高,脱贫退出相对稳定,贫困人口脱贫成效更加明显,西部山区乡镇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部分群众稳定脱贫退出的成效相对不够明显。随着近年来扶贫政策的落实落地,各项政策向建档立卡户倾斜,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扶贫政策的红利,造成了非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心里不平衡。通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产业得到扶持,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部分建档立卡户生活条件明显超过“边缘户”。存在区域与区域之间不平衡、建档户与“边缘户”之间不平衡的情况。

  三、脱贫主体“竞争力不强”

2020年底,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已基本达到,但是部分已脱贫的人口文化素质偏低、观念落后、技能水平低、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不高等,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一旦缺少政策支撑,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就会存在返贫风险。特别是一部分贫困人口自力更生意识不强,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一些陈规陋习尚未根本转变,这类人员一旦中断扶贫政策倾斜,极易返贫。加之,因灾、因病、因残等因素,如果缺少相应机制,部分已脱贫户、“边缘户”存在返贫致贫的风险。全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稳得住、能致富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此外,部分村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弱,基层干部攻坚能力还要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总体较低。

四、面临受经济下行压力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

“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会受到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在国际国内经济新形势下,全县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县级财政困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财政资金投入紧张。同时,受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贫困地区产业和就业面临较大挑战。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的意见》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东西部协作考核评价办法》精神,紧紧围绕防止出现规模化性返贫的底线目标,全面落实党中央交付的“巩固拓展衔接”目标任务,进一步探索东西部协作新模式,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东西部协作新格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社会广泛参与

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着眼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分类调整完善区县、乡镇、村企、学校、医院等结对帮扶关系,继续引导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各界人士参与到东西部协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凝聚全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

二、坚持精准聚焦,提高帮扶实效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作为工作重点,促进各种资源向欠发达地区、脱贫人口倾斜,真正帮到点上、扶到根上。同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巩固脱贫成果问题,又解决制约乡村振兴长远发展的问题。

三、坚持优势互补,鼓励改革创新

立足剑川县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开展东西协作和对口支援,实现帮扶双方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重点难点、实现 “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四、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

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激发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帮助和带动脱贫人口苦干实干,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第三节 主要目标

一、“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在“十四五”期间,保持现有协作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好组织领导、工作体制、发展规划、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全县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到2025年,全县脱贫人口巩固率达100%,产业帮扶覆盖100%,农村劳动人口稳定就业率达90%以上,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87%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7%以上,农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率达90%以上,农村常住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8.5%左右。全县行政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全县平均达到10万元以上。

二、2035年远景目标

聚焦乡村振兴目标任务,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第三章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第一节 巩固提升产业帮扶成效

坚持以协作促进发展,把产业振兴摆在突出位置。围绕全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及“数字云南”,依托上海技术、人才密集、内外联系广泛的优势,探索形成“上海研发+剑川制造”、“上海品牌+剑川制造”、“上海市场+剑川基地”等协作模式,延伸骨干产业链,为剑川产业赋能。注重剑川县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长期培育,支持色产业农产品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开展园区合作,打造“1+N”沪滇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引导上海优强企业来剑川投资兴业,组织剑川企业赴上海招商推介。推动上海机构、团队、企业到剑川设立分支机构,组织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促进成果转移转化。

专栏1    巩固提升产业帮扶成效

种植业:实施食用菌、季差蔬菜、特色农产品等种植和提质增效,支持良种、良法推广和灌溉设施、用电、产业道路等建设。

养殖业:实施牛、羊、猪、家禽等养殖,支持良种、良法推广和产业基地及配套设施等建设。

加工业:支持农产品加工厂房、扶贫车间及用地等建设。

物流冷链:支持服务农产品销售的冷链、物流、仓储等建设。

服务业:实施乡村旅游、餐饮服务等,支持革命老区利用遗址遗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发展红色旅游。

第二节 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

健全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组织体系、投入体系和帮扶体系,在政策制定、资金安排、项目布局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继续落实易地扶贫搬迁“50个工作目标”和“40条稳得住措施”,提升集中安置区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提升集中安置点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在搬迁地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岗位,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对已拆除的旧房及时复垦复绿,避免引发负面舆情。对仍需回迁出地发展生产的搬迁群众,保持耐心,统筹安排,为其生产提供便利。

专栏2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

就业:人社等行业部门持续组织开展组织化务工、稳岗就业专项行动,精准掌握就业变化情况。

产业:农业农村等部门指导开展安置区周边产业基地、养殖小区的建设管理。

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安置区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提升集中安置点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社区管理和社会融入:民政等部门指导安置区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社区自治能力。

第三节 加强劳务协作

按照“稳存量、促增量”的思路,落实好就业优先支持政策,坚持就近就地就业、异地就业和赴沪就业并举。通过搭建剑川县用工信息平台,开通劳务就业直通车,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培育区域劳务品牌。落实劳动力技能培训、稳岗就业、政策服务和公共服务岗位开发等措施,支持返乡大学生创业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带动就业。充分发挥上海职业院校优势,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增强脱贫人口稳定就业能力。

专栏3    劳务协作和稳定就业

公益岗位就业:开发乡村公益岗,包括保洁员、护林员、护路员、河道管理员、治安员等,聘用期6个月以上开发半劳力就业公益岗,确保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公益岗位。

外出务工就业:实施省外、县外省内等务工奖补。

就业创业培训:实施以自主创业和吸纳就业为目的创业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农村低收入劳动力、脱贫劳动力、新增“两后生”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给予一次性奖补。

第四节 深化消费帮扶

加强剑川县与浦东新区消费帮扶工作平台及市场主体的深度对接,利用上海大市场、大平台、大流通优势,帮助剑川产品找到销路、企业打开市场、群众增加收益。合作建设一批高标准产业示范片区、田头第一车间,纳入农产品供沪外延基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共同推进上海消费帮扶百县百品工程,在上海设立剑川农产品特色线下馆,不断加大“云品入沪”力度,借助新电商、新零售发展,加强线上线下渠道建设,通过农产品品牌建设宣传,不断强化农产品上行力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组织农产品企业及农业合作社与上海地区对接,持续开展消费帮扶“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商超、进平台”活动,动员浦东新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购买剑川优质特色农产品,对销售县内农产品的企业及农业合作社进行农产品上行物流补贴,持续培育区域影响力品牌。

专栏4    深化消费扶贫

设施建设:支持脱贫退出贫困村农产品销售电商平台建设,设立剑川农产品特色线下馆,提升剑川县农产品知晓率和推广率。

品牌建设:加强剑川农产品品牌他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质。

产销对接:依托“云品入沪”和昆交会、南博会等平台定期开展农产品专场产销对接会,持续开展消费帮扶宣传推介剑川产品。

物流补贴:对销往上海的剑川农产品给予物流补贴,降低物流成本。

人才培训:加大农村电商从业人员和电商企业的培训。

第四章 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完善全县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同步统筹考虑消防基础设施,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加强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建立健全村组公益设施管理使用制度。深化“携手兴乡村”工作,深化文旅合作,协助发掘人文地理、民族文化资源,设计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精品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点。

第一节 共建示范乡镇

一、深化沙溪宜居宜游小镇创建

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实施 “以旅游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发展工程,以特色民族旅游村寨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以国家级旅游名镇为重点的集镇功能提升工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工程,以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以提升凝聚力、战斗力、公信力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程”的“七大工程”建设,着力推进“文化沙溪、富裕沙溪、美丽沙溪、发展沙溪、幸福沙溪、魅力沙溪、和谐沙溪”建设。在沙溪镇以14个行政村为主战场,结合沙溪镇镇情特点,突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设,依托寺登街辐射,带动旅游业、特色种养殖业,结合沙溪镇镇情特点,按照“一乡一种风情、一村一个品牌、一寨一种模式”的要求,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旅游扶贫开发,开拓产品,增强素质,培育自我管理能力,努力打造一批独具剑川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村寨,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人民幸福的发展目标。

二、建设老君山高寒山区特色农旅小镇

紧紧抓住省乡村振兴局定点帮扶剑川县和浦东新区书院镇结对帮扶老君山镇的机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村庄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培植支柱产业重点,着力推进产业优化、村庄亮化、田园美化、群众文化建设。结合老君山镇海拔、气候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规模化、区域化培育具有高寒山区特色的农业产业,打造一批上挡次、有特色的地方知名品牌。巩固发展粮食、烤烟等基础产业,稳定发展养殖、马铃薯、芸豆等支柱业,扩大发展苹果、中药材、魔芋、蜜蜂等优势产业;将农业综合开发、传统村落建设、乡村旅围绕美丽乡村、特色景观、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古民居等项目建设等各类项目整合实施,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逐步形成主导产业连片带动、骨干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稳步推进的格局,建设“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美丽幸福老君山镇。

第二节 打造精品示范村

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为目标,把整治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促进群众增收,以“厕所革命”为重点开展村庄乡村风貌整治提升,实施垃圾和污水处理,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在乡村治理方面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村组公益设施管理使用制度,按照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的要求引导制定村规民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以行政村为单元结合田园风光、建筑风貌、山水特色和民族文化等特色打造一批产业基地、美丽村庄、休闲农业的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型村庄,实现“每个乡镇有一个示范村”的目标。

第三节 建设美丽村庄

以自然村组为单元,按照30户以上自然村通公路、村村通生产用电、饮用水水质水量达标且取水方便、网络覆盖和广播电视覆盖到户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组消防设施;完善村组活动场、敬老中心,留守儿童、妇女、残疾人等服务设施建设;改进农村居住环境,开展美丽庭院创建。统筹生态护林员、乡村道路养护工等公益性岗位资源,全面落实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特困人员供养、救助资助等各项政策,实现群众生产生活有保障。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住乡愁,建设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实现“每个行政村有一个示范自然村”的目标。

第四节 壮大村集体经济

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以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为抓手,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整合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向村民小组延伸,利用村级和村民小组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村组联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力争用23年时间,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起来,每村年收入最低达到5万元、全县平均达到10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空壳村”清零,紧密结合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一批集体经济示范村、示范合作社。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进一步盘活村级集体资源资产,特别是盘活村级集体经济资本资产存量;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育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监督机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资产投入来源,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节 打造乡村干部队伍

聚焦乡镇基层干部、基层农技人员、村组织书记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依托沪滇对口协作平台,组织“四类人员”赴结对地区培训,提升乡村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突出政治意识,强化党在基层的领导作用。抓住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有利契机,把思想政治素质高、党性过硬、德才兼备、群众满意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班子队伍里来,选派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基层服务岗的作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配强干部队伍,确保村级干部队伍执行政策不走样、为民服务敢担当、乡村振兴有作为。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阶段性重点任务,采取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形式对村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农村实用技术、常用法律法规、警示性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群众工作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培养一批有能力、懂技术、会经营的村级干部队伍,使村干部成为农村发展的领路人、带头人。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完善考核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和工作热情,落实基本经济待遇,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对村干部日常工作的督促指导,完善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真正让村干部成长起来。

专栏5    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进村道路硬化: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项目建设;分步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和村内道路硬化村建设。

住房安全巩固:农户因灾损坏房屋建设和危房加固。

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实施农村饮水设施提升改造。

生活条件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厨房厕所庭院改造、村组党群活动场所完善等。

村组消防设施建设:建立必要的消防站、微型消防站等站点,安装必要的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池等消防设施。

第五章 深度拓展协作空间领域

第一节 深化民生事业协作

一、深化教育协作

持续深化上海浦东新区进才实验中学和剑川县金华一中结对帮扶工作,探索上海“组团式”教育援滇,继续提升改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内涵发展。继续实施人才资源培训项目,提高剑川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水平。加强两地职业教育协作,依托沪滇职教联盟,持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继续加强剑川县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两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二、加强医疗协作

优化调整上海市瑞金医院和第七人民医院帮扶剑川县工作机制,提高剑川县人民医院和剑川县中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剑川县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培养,带动剑川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能力提升,开展特色专科和医疗卫生科技帮扶,提高剑川医学科研能力水平。加强上海在妇幼、基层卫生、传染病救治等方面的帮扶协作,提高剑川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三、促进文化协作

巩固农村书屋、农耕文化陈列馆、新时代农民讲堂、爱心超市等乡村文化扶贫成果,挖掘开发革命历史红色文化、特色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工艺产品等,挖掘培育乡土文化作品,支持乡村振兴题材文艺创作生产,提高农村人口文明素质,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四、推动科技协作

专栏6    深化民生事业协作

教育帮扶:巩固义务教育发展成果,落实好“雨露计划”,健全完善教育资助体系,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

健康帮扶:完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施设备,推进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文化帮扶:巩固农村书屋、农耕文化存列馆、新时代农民讲堂、爱心超市等乡村社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挖掘开发革命历史红色文化、特色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工艺产品等。

科技帮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开展实用技术和科技带头人培训。

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为产业发展目标,依托资金和技术优势,共建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示范区,加大数字农业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应用推广力度,助力西部地区建立地方农业特色产业与消费结构相匹配的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推动西部地区农业农村的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广科技成果,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选派科技特派员,发挥科技措施对群众的引导作用。

第二节 推动区域经济合作

一、深化区域合作

依托浦东新区辖区内农业科技龙头企业的技术、市场和资源优势,帮助剑川县对传统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将先进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模式引入剑川。积极拓展旅游产品,农副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销售渠道,在电商平台、展销平台、O2O(线上到线下)等方面开展好互利合作。

二、推动产业协作

依托浦东新区资源优势,协调在沪企业参与剑川文化旅游、生物科技、中药材、农特产品、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开发,深入推进“沪企入剑”工程,搞好招商合作。深入推进“云品入沪”工程,利用上海“云品中心”的平台,将剑川红心洋芋、芸豆、马登苹果、白山母蓝莓、松茸等产品推入上海市场,争取将剑川县纳入农特产品入沪物流补贴范围,在浦东新区创办“社区体验店”,力争将更多更好的高原农特无公害产品推入上海市场。

三、强化金融合作

发挥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成果,创新的体制机制,引导上海金融机构到剑川开发业务,支持两地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创金融等领域加强合作。引入上海金融供给,支持剑川发展重点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研究易受自然灾害和其他灾害影响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返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低收入群体收益保险,促进农户收入稳定。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鼓励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试点。探索开展农产品“保险+期货”业务。

第三节 共筑生态安全屏障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不断深化对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牢牢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进一步推动剑川绿色发展。推进以生态护林员、退耕还林还草、木本粮油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等为重点的生态经济发展工程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坚决打赢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优先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荒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使用政策。不断筑牢筑实生态安全屏障,努力探索剑川县作为欠发达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及多民族地区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四节 加强社会治理互鉴

加强与浦东新区交流对接,开展社会治理共建,加大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以数字乡村为抓手,探索智慧社区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完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设施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全局、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乡村社会服务组织,开展乡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同时,做好接受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志愿者等到村开展社会公益服务。

第六章 密切加强干部人才交流

  拓展两地干部人才交流学习范围,加强对交流干部人才的关心关爱和服务保障。积极协调上海选派干部人才赴剑川开展帮扶,选派优秀党政干部到上海培养锻炼、跟班学习,安排在经济金融、城建规划、社会管理、外经外贸等单位。加大两地专业人员的互动交流,组织剑川县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企业管理等专业人员到上海跟班学习、进修培训、顶岗锻炼。鼓励上海退休的各个领域专家到剑川从事弹性的帮带工作。通过政策杠杆,鼓励更多地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加强交流交往。

第一节 党政干部挂职交流

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每年选派12名干部到上海挂职锻炼,推动经济发达地区与脱贫地区之间干部交流。通过到组织干部到上海培训和邀请上海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到剑川开展培训,学习和吸收先进思想、先进方法、先进经验,拓宽干部视野,帮助干部转变思维,提升能力素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同时,为到本县挂职交流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工作生活必要保障条件,做好关心爱护援派干部人才保障工作,尽最大努力为干部人才履行岗位职责提供必要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实施人才向基层和艰苦地区流动的激励政策,支持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村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线工作,加大县内各乡镇之间干部交流任职的力度。

第二节 专业人才交流培养

加强专业人才交流培训,每年选派5名剑川县专医护人员到上海先进的三甲医院进修学习,进一步提升我县医务工作者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每年组织1-2期中小学教师培训,进一步提升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服务质量,促进我县教学质量提升。选派农业科技、乡村振兴方面的县、乡干部到上海开展培训。做好关心爱护援滇医生、老师保障工作,尽最大努力为干部人才履行岗位职责提供必要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第三节 乡村实用人才培育

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一是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做到存量和增量相结合,既在广大农村培养本土人才,又面向返乡创业大学生和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有针对的培养。引导和鼓励上海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机构及相关领域教师到剑川揣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回;同时也把有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请到田间地头授课带学生,使教学内容更有实操性。进一步拓宽线上教育资源,开通网络课堂,促进学生与老师互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并通过开展经常性的跟踪指导服务,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到生产一线施展才华的舞台,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第七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进一步健全扶贫协作领导工作机构,调整充实上海市浦东新区与剑川县扶贫协作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县长担任组长,分管乡村振兴工作的副县长和援滇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属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乡村振兴局,由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并从相关单位抽调人员负责项目实施管理的日常事务工作。二是建立跨区域、跨行业协调机制,建立完善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合力推进协作规划的落实。

第二节 完善制度机制

加强对项目的实施和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项目实施的监督机制,研究制定合理的监测评估制度,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落实中央土地支持衔接政策,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及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要。在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和分配中央补助资金时,向基础薄弱乡镇倾斜。用好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用好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县域范围内流转使用政策。

第三节 强化要素保障

逐步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相关部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服务意识,为帮扶合作项目提供优质、规范、便捷的环境。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扶贫协作工作。通过宣传,以项目吸引上海市浦东新区更多人士投身于东西部协作工作。其次是把协作项目建设成为亮点,做到建设一个成功一个,根除群众返贫因素,使沪滇协作工作得到群众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在全县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协作工作局面。

第四节 加强监测评估

以“十四五”规划为引领,科学编制沪滇帮扶协作规划和专项规划、年度计划,坚持维护规划计划执行的严肃性,通过月度报告、工作调度和信息化监测手段,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资金运行高效、项目优质低耗、干部勤勉实干。进一步强化援建资金激励约束机制,坚持“按需、按规、按质、按效”分配原则,结合援建需求,明确联合体性目标和重点项目安排。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