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专题专栏 / 关心下一代

追寻革命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1日
  • 来源:剑川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神秘的窑洞,高亢的信天游,是小时候我脑海中对延安最深刻的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延安的了解越来越多,我对这个革命圣地也就越来越向往。

一、感悟与启示

2022920日,在云南省关工委的组织关心下,我来到了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旅途中,我的心情格外激动,一种说不清是亢奋、敬重还是虔诚的情绪充满我的心扉,当一切都清晰地呈现在面前时,一下子使我感受到革命圣地凝重的气息。我们培训班一行聆听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延安时期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与现实启示》的专题教学,“微课”讲史,《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为民情怀与实干担当》的现场教学,参观了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南泥湾生产现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事变纪念馆、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通过大量的珍贵历史照片、文物、资料及现场的详实讲解,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党中央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光辉历史。实地参观革命旧址,爬上了宝塔山、来到了杨家岭、王家坪、枣园、梁家河等革命旧址,走进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住的窑洞,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一场场情景的再现,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艰苦奋斗的革命岁月,感受到一代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自力更生、舍己为人、砥砺前行、奋斗终身的家国情怀。

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可以说,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没有延安,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新中国。

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插队的地方,他从15岁来到黄土地时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黄土地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历时七年,他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勇闯“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一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二是培养了自信心。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说的三句话:“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朴实的话语却诠释了延安精神滋养了几代共产党人的初心、淬炼了灵魂,从中汲取信仰和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吾辈前进和努力的方向。

通过五天的学习,使我感受到党在不同时期,一代代共产党人树立坚如磐石的信仰与信念,在面对困难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延安精神是鲜活的,它凝结为时代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关心下一代工作者,通过此次培训学习,使自己的理论基础,道德水准,政治修养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增强了做好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能力和信心。一是学习延安精神是党员干部的庄严责任。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系统学习延安精神,深刻理解了延安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更加坚定了理论自信。二是传承延安精神是党员干部的光荣使命。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党员干部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刻领会延安精神的内涵精髓,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三是践行延安精神是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作为一名关心下一代工作者,要做延安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汲取延安精神的力量,永葆干事为民的激情,明确为人民服务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岗位,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必须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围绕党中央关心的重大问题、做出的重大决策、实施的重大战略,抓落实、谋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二、传承与弘扬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永葆入党初心,将入党誓词镌刻于心,将其化作干事创业的热情和锐意进取的激情,通过此次党史学习教育培训,结合剑川红色资源及关心下一代工作实际,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用好革命遗址,创建教育基地,构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平台。

革命遗址是革命斗争留下的时代痕迹,凝聚着深刻的历史内涵,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修复革命遗址,对于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广大党员和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信念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剑川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中,无数党的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这些珍贵的31个革命遗址,7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座革命烈士陵园,8座革命烈士纪念碑,铭刻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一笔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整合红色资源,挖掘教育素材,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剑川自古多豪杰,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时期,都孕育、发展着红色基因,并且蕴含着深刻的内涵,体现着时代的价值。全县各级关工组织要结合各地实际,挖掘利用好剑川丰富的红色资源,教育引导青少年了解剑川的革命史、斗争史,在日常生活点滴中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引导青少年做到知行合一,走好人生的长征路。要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编写红色乡土教材、英雄人物传记、建立剑川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学校是“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的主阵地,全县各中、小学校要结合校情、学情和自身实际,努力整合学科德育资源,探索形成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要将红色精神奉为铸造师德师魂的核心,制定工作方案,使中小学开展红色教育有章可循,同时通过采取报告会、主题讲座、诗歌朗诵、征文演讲、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教育片、自办学习园地等形式,自觉接受红色基因教育,使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内化为勤奋好学的精神动力,外化为爱党爱国、立志成才的实际行动。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历史课、班会、队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红色基因教育进课堂教学、进团队活动,做到有课程、有实践、有氛围,让青少年在红色基因教育中听得懂、记得住、学得好。要将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日常学习,班主任利用课堂主阵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举行红色革命故事会,让学生学习党史国史,让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语文教师每周讲授一首红色诗词,音乐教师每月教唱一首红色歌曲,体育教师按照部队战士的队列形体、训练科目、仪容仪表等要求开展体育教学,美术老师每月教学生画一幅红色画。通过红色教育与学生日常学习的有效融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求知欲望和刻苦学习的坚韧毅力,促进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弘扬红色文化,坚持寓教于行,打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是党史国史地方史教育活动的继续和深化。全县各中、小学校和各宣讲团成员要从青少年实际出发,贴近青少年特点,注重浸入式、体验式设计,引导广大青少年认清自己的“根”和“魂”,让更多的青少年接受红色文化,陶冶情操,启迪心灵,做最好的自己。一要努力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做一个正直的人,以文明准则规范自己言行,要懂得自律自持,敏于知耻,勇于纠错。要自信自省,自我完善,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不断在反思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二要从小事做起,在社会上,要学习雷锋精神,乐于助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学校里,要尊师重道,热爱集体;在家庭里,要孝亲敬老,学会感恩。三要组织青少年参加各种寓教于行的实践活动,如瞻仰参观剑川“四·二”武装暴动纪念碑、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张伯简纪念馆、剑川县烈士陵园、剑川人民自卫团整编扩军遗址(石龙寺)、沙溪革命烈士陵园、兰州人民“四二七”武装暴动胜利纪念碑、上兰人民“五二”武装解放胜利纪念碑、羊岑军事会议旧址(新松村三圣宫)等革命遗址。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承载着一段不应忘却的奋斗历程,都反映着前辈们在艰苦环境下的一种生死抉择,都凝聚着我们要永远仰视的一种高贵品质。珍视它,就是珍视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这当中,有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说不完的感人故事,道不尽的兴衰之道、存亡之变。通过瞻仰参观,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先烈精神,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不畏艰难,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因此,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国耻,铭记历史,以最好的自己迎接最好的未来。

学习延安精神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虽然培训时间短,但内容丰富,效果明显,延安精神给了我更大的信心和力量,我决心以新的姿态、新的行动将延安之行作为人生的坐标和转折点,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落实贯穿于自己工作的始终,为关心下一代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张宗全)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