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县结合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国家卫生县城标准相关工作要求,走实走新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各项工作,群众爱卫意识不断增强,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重投入,县城功能日趋完善。去年来,整体搬迁新建城北农贸市场,现已投入使用;打造县城主题街区,对老旧商铺外立面全面进行提升改造;实施剑阳楼片区提质改造,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古旧的建筑,增加绿化美化、亭台水榭等景观;打造盘龙公园,增加县城区公共休闲场所;在县城区全面实施雨污分流、市网入地项目,县城污水收集管实现到户收集;新(改)建二类以上公厕36座;新建洗手台707座,改建83座;新建县城垃圾中转站,购置8吨洗扫车1辆,3吨洗扫车1辆,8吨后装式压缩车2辆,240升有盖垃圾桶700个,20升门前三包垃圾桶1500个,手推密闭式保洁车120辆;餐饮店完成明厨亮灶改造820家,同时进一步完善“三防”设施;与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对厨余垃圾进行统一收集、收运和处置,全力加快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各项工作。除省州下达资金投入外,县级累计安排资金1880万元,用于县城环卫、亮化、创卫工作经费;工程治理及改造提升方面安排项目资金55811万元,结合美丽县城建设,对县城硬件进行提升改造。
重创新,长效常态巩固提升。一是制定《剑川县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红黑榜制度考核办法》《公共场所管理达标制度》《公厕保洁员服务规范》《公厕保洁员岗位公示》等制度;建立爱国卫生 “每周一小扫、每月一大扫”大扫除活动日制度;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和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包保制;推行垃圾清运收费制度,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收取费用专门用于垃圾清运工作,确保垃圾及时清运。二是制定印发《关于在美丽县城建设中落实县领导、县级部门分片挂包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的通知》,将县城建成区、城乡结合部人居环境整治责任实施分片挂包整治,实行县领导、县级部门、乡镇社区村干部分片挂包,实行网格化“三网三责三同”管理机制,明确分片区包保责任,强化日常监管整治。三是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每月开展2次督查,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严格执行一周一督查一通报制度,发现问题现场交办,限期整改;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对影响城乡面貌的不卫生、不文明行为进行实时监督、举报、投诉。四是创新网格化监督管理和群众监督举报制度,与阿里巴巴钉钉公司签订“爱卫钉”合作协议,通过“钉钉”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处理,确保工作责任压实、创卫工作日常化。
重宣传,爱卫意识遍地开花。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开展创卫宣传,依托剑川白曲宣讲团,组织编撰群众喜闻乐见的白族调开展宣传,有效提升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开学之际,抓住上好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开学“第一课”机会,通过黑板报比赛、白族调学习传唱、主题班会等形式,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加强创卫宣传氛围营造;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要求每月至少开展1次志愿服务活动,以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健康文明生活六条新风尚“六进”宣传活动等为重点;充分发挥好群团组织作用,结合国际“3•8”妇女节等节日庆祝活动,积极组织全县广大妇女同胞开展创文爱卫主题宣教活动,充分调动剑川妇女“当家姆”的积极性,向家人、邻里、亲友进行宣传,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特色家庭”创建活动、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带头做好“门前三包”,主动示范带头,营造个人、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剑川县融媒体中心 吴剑熔)
责任编辑:剑川县卫生健康局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