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剑川 / 文化旅游 / 非遗传承

霸王鞭

  •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1日
  • 来源:剑川县文化馆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霸王鞭舞广泛流传于大理州境内的白族群众中,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白族群众,霸王鞭舞也各具特点。剑川沙溪的石龙霸王鞭,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独树一帜。2009年8月,霸王鞭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石龙霸王鞭过去在剑川沙溪、甸南、羊岑及洱源乔后等地流行,现主要流传在石龙村。舞时一人弹龙头三弦伴奏,一人伴唱“石龙霸王鞭曲”(兼打竹板击拍),可独舞,亦可多人表演。常围着火把绕圈跳,或分四角循环,在一角上表演一番后,又舞到另一角,反复循环。群舞时,舞蹈动作不要求统一。

石龙霸王鞭舞与当地的白族生产生活关系较为密切。在舞蹈中常以鞭尾、鞭头点地于脚前或两侧,或鞭尾点地后顺势左右擦地而过,模仿栽插时的手位变化动作。

霸王鞭长2尺4寸,代表二十四节气;竹杆上开6个小槽,每个小槽装两枚铜钱,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鞭杆头部扎有红绸花,尾部系两个小铜铃。长鞭一舞,铜铃叮当 ,铮铮悦耳,动人心弦。

流行在其他地区的霸王鞭舞都持鞭中间而舞,而石龙霸王鞭则手持霸王鞭尾部而舞,扩大了表演区。舞时,用鞭一端敲击身体肩、肘、手、腿、脚等部位,以中速稍慢的舞蹈节奏进行表演,通过多变的舞姿,程式化的连惯动作,表达情绪。现保存有《观音扫地》《双飞蝴蝶》《童子拜佛》等三个传统舞蹈,基本动作有“双肩奉送” “八面威风”“太子游四门”等20多个,庄重大方、古朴健美。

石龙霸王鞭既有舞又有伴唱和伴奏。伴唱的“石龙霸王鞭曲”,可唱长篇唱本,也可即兴编唱,曲调乐句规范整齐,节奏鲜明,富有舞蹈音乐特征。

石龙霸王鞭舞等民间文化活动都由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领班和自编、自导的民间艺人领头,完全处于自娱自乐的状态,具有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20世纪90年代以来,石龙村的霸王鞭舞引起了日本民俗专家的关注,专程到石龙村进行实地考察;云南大学将石龙村列为“211工程”白族民族文化调研基本建设项目;联合国世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与剑川合作,在石龙村开展白族语言文字研究项目,并对白族歌舞进行系统调研。石龙霸王鞭舞还被中央电视台收入“闻鸡起舞”栏目作为白族标志性舞蹈向全国推广,并制作成VCD公开出版发行。

剑川县高度重视石龙霸王鞭的保护传承,建立了石龙霸王鞭传习所,支持鼓励传承人开展传习培训活动。随着一系列保护传承工作的开展,这一束独具特色的白族山花将世代传承,更加璀璨夺目。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