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剑川 / 文化旅游 / 非遗传承

剑川楹联

  •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1日
  • 来源:剑川县文化馆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古今中外,有华人的地方,几乎都有楹联的存在。楹联是集文学、书法为一体的艺术,是中国所独有的一枝奇葩。在众多的楹联集锦中,滇人楹联集是最耐人寻味、最有影响、最有艺术价值的优秀楹联集之一。

说起剑川楹联,必然离不开赵藩所创,现悬挂在成都武侯祠的攻心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论及思想性艺术性,攻心联都可谓滇联作品的巅峰之一,为历代领导人和文人雅士所称颂。

  剑川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文风兴盛,重视国学传承。据统计,从明永乐二十一年至清光绪二十九年,共480年的时间里,剑川登科及第有功名者,累计558名。其中进士21名,举人145名,贡生392名。1983年,我国著名作家李准到剑川采风曾说过:“到剑川我突然发现楹联那么好,真是全国第一呀!我走了多少省没有见过这么高的水平。”

剑川婚丧嫁娶、修房建屋、逢年过节,喜庆祝寿,楹联都必不可少,且所贴的楹联如果不是现场的新作,会被人笑话,因此每村每寨都有能写会作楹联的“高手”。

剑川楹联百花齐放、形式多样,其中还有一种在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的形式---白语楹联。白语楹联顾名思义,是用白语编撰而成,讲究平仄对仗,蕴意深刻,读来令人叹为观止。

白语在剑川是各民族交流的主要语言,但在义务教育得到普及的今天,剑川白语面临前所未有的打击,在日常交流中白语地位已逐渐由汉语替代,并且由于没有官方通用的白族文字,而以拉丁字记音的白语又因为教育取向和文字对传统文化的承载力等多种因素,传播面非常有限。

以汉字记音的白语楹联,由于白语远多于汉语的声调和发声方式,导致楹联书写成文后容易产生歧义,故多数以口口相传,传播方式有限,极需有力保护措施。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