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剑川 / 历史文化 / 非遗传承

剑川火腿制作技艺

  •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1日
  • 来源:剑川县文化馆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石龙村位于剑川县4A级风景名胜区石宝山,海拔2,580米,年平均气温9.1℃,年降水量675毫米,干季湿季分明,无霜期仅仅为180天,属于低纬度高海拔季风气候,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其中1月平均气温-4℃,七月平均气温24℃。这样的海拔和气候对于火腿的腌制和自然醇化,无疑是得天独厚的环境。

按石龙村腌制火腿的传统,生猪宰杀通常在小雪、大雪节令到冬至之间。生猪选用当地“年猪”,年猪,顾名思义,既为生期为约一年的猪,也是一年收获季结束后庆贺用的猪。生长期接近一年的猪,比起现代工业化生产、讲究饲料转化率、出栏时间最短甚至可到三个月的猪,肉质含有更多的蛋白质,肥肉脂肪成长更成熟,味道也更香;而瘦肉部分也因为成长出相应的脂肪和还原糖,更甜也更香,肉质质感充分并且不失细腻。而不像工业化生产的生猪,由于生长周期不足,水份含量过高,肉质过于细嫩,且没有香甜感。

进入冬季的石龙,气温迅速降低,不利于细菌的生长。是腌制火腿的最佳季节;而冬季的石龙进入旱季日照充分空气水分含量极低,再加上高海拔优势,是晾晒期火腿的绝佳环境;之后的自然醇化期,气温和湿度适宜。

如今,当地餐饮、旅游业已经产业化,部分传承人拥有企业,并且有相当赢利能力。有的企业正在探索开发新的火腿食用方式,比如使用比传统更长醇化期的五年火腿的生鲜食用,增加附加值。这些企业也正在试图进入上游行业——养殖业,以从源头保证生猪品质的统一,改变现在很多产品规格要素不能完全一致的现状,为下一步商品化销售做准备。这些已经产业化的传承人显然需要更正式的认可和名誉,这样能帮助他们的名气不止限于剑川当地,打开异地销售,规模化生产拉动当地就业。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