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歌是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在云南彝族、白族聚居区广泛流传。剑川东山白族打歌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独树一帜。2013年1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剑川东山白族打歌又称“达呀撒塞”、“达拉撒塞”。这与打歌时所唱曲调中的衬词“呀撒塞”、“拉撒塞”有关。“打歌”为白语“达勾”音译,它包含的意义较广,指又跳又唱,又指玩耍、游戏、娱乐。主要流传于剑川县金华镇庆华村等地。
清代大理诗人周之烈在道光癸卯(1843)写的《打歌行》中有“松明竹火彻夜明,团团围绕偏多情。男唱女合数十人,跌足歌舞同一声”的描述。
剑川东山白族打歌一般在节庆日举行。每年夏历七月十五日,当地白族“本主节”(本主为雪山太子)时尤为隆重。届时,男女老少身穿民族盛装,纷至沓来,歌舞达旦,热闹异常。打歌时,一般分为甲、乙两方,各在一边。常用队形有两种:手扣手连成圆圈,逆时针方向绕圈而跳或双手搭扶前舞者之肩连成长串,呈纵队而舞。动律在腿和脚,主要身型特征为前倾后仰。均为全足掌着地,踏实沉重,一步一顿,踏地而歌,节奏显明,便于众人群舞。 打歌时边跳边唱,有时唱创世纪歌、劳动歌,有时则唱情歌。歌词大多数是七字句,全用白语演唱。其曲调结构简练,乐句规整,节奏鲜明,而且唱词原始古朴,内容丰富多样,融诗、歌、舞为一炉,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近几年,剑川东山白族打歌被收入《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精典》《十二月调》等VCD光盘公开出版。根据其改编创作的白族歌舞《肖拉者》(意为“好啊好”),曾代表白族参加中国第三届艺术节演出,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了演出实况。剑川东山白族打歌还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大理州卷和云南省卷。
剑川白族东山打歌风格古朴,内容包含较多历史文化信息,对研究白族的历史文化、音乐、舞蹈有重要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