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剑川 / 历史文化 / 非遗传承

剑川白族泥塑

  •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1日
  • 来源:剑川县文化馆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白族泥塑在主要流传于大理市、剑川县、鹤庆县、云龙县。剑川县的白族泥塑历史悠久、工艺独特。2011年11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剑川白族泥塑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最早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祭祀活动和民间房屋建筑,后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的民间功能性较强的艺术。剑川泥塑根据民间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大型宗教人物泥塑。如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王母娘娘、二郎神、龙王塑像。还有释伽佛,阿南、伽叶、观音、弥勒等塑像。本主庙有李靖像,有大黑天神像等。


第二类是人物泥塑。塑造的形象有的是历史人物、民族英雄、文官武将、高僧道士、老人、儿童俏像,还有剑川白族名人赵藩、赵式铭、白族最早的革命家张伯简等塑像。


第三类是小型工艺品及儿童玩具。例如泥塑烟锅吹哨、点水雀吹哨、猴子滚绣球,十二生肖等等。这些泥塑有的进行烧制,有的没有烧制,但大多数都上色画装饰,借以吸引儿童,争相购买。


 剑川白族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他们经过代代努力,成就了不少泥塑工艺师。陈国珍老人、张圣英先生、欧阳贵齐先生就是白族泥塑艺术方面的杰出人才。

 陈国珍老人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昆明西山和圆通山创作的大型罗汉塑像,深得省内外专家和游客的好评。张圣英先生在州府创作的“工农踊跃支红军”泥塑作品、在省府创作的“郑和下西洋”大型浮雕作品,人物形象形神兼备,得到人们的喜爱和称赞。剑川的泥塑工艺不但遍布全县的四乡八寨、山川寺院,而且几乎遍及了全省,有的还流传分布到西藏、四川、贵州等省。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