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通知公告 | 剑川县5项!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示!

  •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6日
  • 来源:剑川县文化馆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申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云文旅发〔2021〕71号)精神,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评审工作。按照评审规则,组织专家对全省16个州、市申报的十个类别323个项目进行了认真评审,并由评审委员会领导小组进行了复审,提出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204项,其中,新入选项目143项,扩展项目61项。现将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向社会公示,公示期20日,从2022年6月16日至2022年7月6日结束。点这里!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 

    剑川县楹联(剑川楹联)、传统玩具制作技艺(白族儿童玩具制作技艺)、火腿制作技艺(剑川山火腿制作技艺)、大理陶烧制技艺(剑川白族土陶)、白族民居营造技艺(剑川白族民居营造技艺)5个项目上榜公示,其中土陶和白族民居营造技艺为联合申报,由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报。



楹联(剑川楹联)

楹联创作与应用以民间文学的样式在剑川民间已有近千年的历史。2020年12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在剑川,逢年过节或遇到白族人家办喜事,你都可以看到有住家就有楹联,有房屋门就必然贴楹联。不但柱子、窗上贴楹联,而且圈舍、井边、灶洞前、花盆、假山盆……亦贴楹联。剑川还盛行“观春联”的习俗。每年大年初一,城镇乡村的民众常三五成群地走出家门去观赏楹联,并品评议论,点赞称颂。

剑川民间口述文学楹联的广泛传播及流传,孕育出不少全国有名的楹联名家,如撰写成都武侯祠天下第一联“攻心联”的赵藩。剑川楹联中有全国独有的白语楹联品类,不但非常珍贵,而且其创作技巧已比较成熟,还以民族民间口述文学的形式广为流传。

剑川楹联不但遍布境内的名山胜景、名胜古迹、寺观庙宇,而且已经融入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与白族民众日常生活难以分割。那些意境美、音律美并用汉语创作的楹联亦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广为流传,成了民间口述文学佳作,深得群众喜爱。



传统玩具制作技艺(白族儿童玩具制作技艺)


剑川白族民间儿童玩具是大理州剑川县一种流传久远,独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制作技艺。2005年9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剑川白族民间儿童玩具制作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过去,每年农历正月初五,剑川县甸南镇特有的“娃娃街”开市时,来自剑川坝子十村八寨的民间玩具艺人聚在一起摆摊设点,卖儿童玩具。这些玩具,造型稚拙朴实,色彩艳丽,玩法不一,功能不一,极具白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火腿制作技艺(剑川山火腿制作技艺)

剑川山火腿中以沙溪镇石龙村的山火腿最具代表性。2020年12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进入冬季的石龙,气温迅速降低,不利于细菌的生长。是腌制火腿的最佳季节;而冬季的石龙进入旱季日照充分空气水分含量极低,再加上高海拔优势,是晾晒期火腿的绝佳环境;之后的自然醇化期,气温和湿度适宜,按石龙村腌制火腿的传统,生猪宰杀通常在小雪大雪节令到冬至之间。生猪选用当地“年猪”,高山养殖的土猪,比起现代工业化生产、讲究饲料转化率、出栏时间最短甚至可到三个月的猪,肉质含有更多的蛋白,肥肉脂肪成长更成熟,味道也更香;而瘦肉部分也因为成长出相应的脂肪和还原糖,更甜也更香,肉质质感充分并且不失细腻。



大理陶烧制技艺(剑川白族土陶)

剑川白族土陶,其历史悠久,在白族地区极其盛行,影响深远,是一项独具特色的古老民间艺术,主要分布在剑川下辖5镇3乡。2020年12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剑川民族民间文化灿烂辉煌,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境内海门口古遗址距今5300多年,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的水滨“干栏式”建筑遗址,发现稻麦炭化物、陶器等重要文物,闻名遐迩,为研究滇西北古代民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被史学界称为“云南文明之源”。剑川制作的陶器有储存器、炊具、茶具等,在铜、铁、钢制品不普遍推广的年代,陶器无疑是家里必备的生产生活用具,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剑川土陶因用途不同而呈现出不同器型,烤茶罐最小,炖汤罐稍大,装水或粮食的缸更大,大致可分为生活用品、建筑用品、赏玩、祭祀用品及陪葬器皿四大类。


白族民居营造技艺(剑川白族民居营造技艺)

剑川民用建筑主要形态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窜角楼等。由榫卯构结而成的梁架,有拉结、稳固、防震抗老化等优点。2020年12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剑川白族建筑,主要分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与民用建筑不同,公共建筑包括宫廷建筑、官衙建筑、宗教建筑和会馆书院祠堂等。公共建筑在外观上表现为一种崇高、雄伟、辉煌、超乎凡俗的气魄和气势。它通过占地面积的广大,建筑体量的相对高大,整体空间的巨大以及合乎秩序的礼制来体现。因此,公共建筑通常都是在礼制和建筑技术允许的范围内,尽量追求宏大,更大的木结构建筑,必然会使用更为巨大的原料,和更精巧复杂的结构件,在这样的需求下,斗拱飞檐、藻井歇山、重铺彩绘、雕梁画栋应运而生。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