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 索引号: 000000000/2019-17378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剑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1490889600000
  • 发文字号: 〔〕
  • 体裁: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 剑川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31日
  • 来源: 剑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政府工作报告

——201729日在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十六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及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2016年,我们认真落实县“两会”和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抓干建”工程,全力应对“5·18”地震和“9·20”洪灾,全面加快发展步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向好趋稳,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9亿元、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7亿元、增长3.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75亿元、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5亿元、增长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111元、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477元、增长9.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05亿元、增长17.76%,贷款余额20.15亿元、增长7.28%。投入扶贫资金9339万元,整合各类扶贫信贷资金4.8亿元,率先整县实现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和片区综合开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38个、1371户,马登、老君山2个镇和新生等6个村脱贫出列,17827018人脱贫退出。交通、水利、城建、旅游、民生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7.46亿元、增长31.38%。滇本草中药饮片加工等5个重点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新入园企业2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扶持培育微型企业115户,完成非电工业投资3.78亿元,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5.48亿元、增长12.2%。高原特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加快,新增州级龙头企业1家、农业庄园1个,新增县级家庭示范农场10家、农业庄园4个、合作社10个,粮食总产量增长1.04%,收购烟叶8.52万担、实现烟农收入1.43亿元,实现畜牧业产值5.3亿元、增长6.85%。积极与港中旅开展合作洽谈,与桂林万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马登温泉旅游休闲度假区和剑湖木雕文化旅游特色小镇项目,旅游产业市场化迈出实质性步伐,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46.02万人次、增长16.06%,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33.96亿元、增长27.44%。完成“多规合一”规划,启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开展“两违”集中专项整治,省级园林县城创建通过验收,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8.5%。扎实整改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集中整治破坏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违法开采行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和省督导评估,完成民生领域投入15.2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5.92%。突出精准招商,引进州外到位资金56.3亿元、增长6.23%,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78万美元。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369件次,办结1312件次,办结率95.8%,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29件、政协委员提案131件。经过努力,年度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完成,10件惠民利民实事全面落实,为十六届县人民政府工作划上了圆满句号。

回顾十六届县人民政府履职以来的四年,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奋力开创赶超发展新局面,“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建设稳步推进。2016年与2012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7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14.8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6.16%。三次产业结构从22.746.630.7调整到21.343.535.2

四来年,我们坚持抓试点、促改革,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改革,旅游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等改革有序推进。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102项。建成了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中心和县、乡两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了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和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和整县推进,经营权证抵押贷款取得新突破。加强城投、工投、旅投融资平台建设,融资能力逐步增强。累计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680件、政协委员提案516件。建立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六五”普法取得实效。

四年来,我们坚持抓产业、调结构,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深化和云南农大的“县校合作”,创建为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晋级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晋升为“云药之乡”。烤烟、马铃薯、中药材、山地牧业等高原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完成土地流转20721亩,建立省级以上无公害、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6个,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8个,新增3家龙头企业。建成17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场、7个奶牛家庭牧场、5个肉牛规模化养殖场、5个肉羊规模化养殖场。工业园区“一园四片区”规划面积达30.32平方公里,配套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引进臻福香葱加工、凯琳宾仕芸豆加工等项目,新增风电装机231兆瓦,开展强服务稳增长促发展“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活动。组建县旅游资源保护建设管理委员会和县旅投公司,建成方达酒店等一批旅游服务项目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顺利推进,电商扶贫成效明显。

四年来,我们坚持抓项目、扩投资,城乡面貌发生较大改变。组建重点项目办,落实项目工作“十个一”、前期经费稳定增长和争先进位考核机制,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5.16亿元。大丽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完成国道214线剑川段提级改造、行政村通村油路291.6公里、老君山水库及输水工程、政法系统基础设施等项目,新松换流站、大干场水库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鹤剑兰高速、螳螂河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金沙高速、剑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分别列入省和国家PPP示范项目。坚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县城“五纵五横”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县城建成区3.45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34%。实施腾龙民族商贸城、赵藩文化园一期、阿鹏文化广场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项目,古城市网综合入地、古旧建筑修复等项目加快推进,剑川古城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有序推进。沙溪国家级建制镇示范试点项目基本完成,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中瑞合作”寺登街修复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加快实施以“一带一区十三村”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引进州外到位资金182.18亿元、外贸进出口1995万美元。

四年来,我们坚持抓增收、补短板,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充实加强领导指挥机构,成立民族旅游扶贫技术服务中心,争取州委、州人民政府对剑川考核“一减两增”。率先整县实现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和片区综合开发,实施31个行政村整村推进、19个自然村整村推进、30个省级重点村和州级新农村建设。投入财政专项产业扶贫资金6000万元,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等增收产业。筹集扶贫信贷风险补偿金2000万元,发放扶贫贴息贷款3.3亿元、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2.8亿元;投入1093万元,组建运行互助社60个。抓实山区散居特困少数民族帮扶,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首战告捷。加强与定点扶贫挂钩单位的汇报对接,推动沪滇对口帮扶合作。深入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实行动态管理。“挂包帮、转走访”扎实开展,实现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和干部帮户全覆盖。2014年以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819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8.87%

四年来,我们坚持抓绿色、重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组建县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和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通过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验收,完成7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向好。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3%,实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快剑湖“三退三还”,恢复湿地1344.8亩。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6个,地质灾害防治项目12个。完成剑湖片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城乡“三清洁”工作深入开展,州级“三清洁”示范带建设成效明显。实施6个节能项目,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和单位GDP能耗下降任务。

四年来,我们坚持抓投入、办实事,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投入资金3.12亿元,实施“全面改薄”、普通高中建设、初中校舍改造、中心幼儿园建设四项工程,全面拆除D级危房和土木、砖木结构房,不断提升设备配置和信息化水平。落实“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中职免学费、贫困生生活补助等政策,惠及学生10.97万人次。“两基”指标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幼儿入园率、职业教育就业率稳步提高,高考成绩稳中有升。县中医院住院楼等投入使用,改造乡镇卫生院8所,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41个,落实“奖优免补”和全面“两孩”政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公立医院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3.01%。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0个村级文体活动广场、43个村级篮球场、69套健身路径,剑川白曲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五险一金”覆盖法定人群,2.13万农民群众领到养老金,支付新农合补偿3.7亿元,发放城乡低保2.7亿元、救助金4000万元、农业综合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1.03亿元。新建公租房732套,完成棚户区改造2736套(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拆除重建9300户、修缮加固7300户,发放住房困难补贴843万元,城乡住房困难群体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新增城镇就业6867人,开发公益性岗位932个,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0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610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694人。妥善处置社会热难点问题,依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平安剑川”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实现“零事故”,安全生产监管不断加强,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防灾减灾、应急处突、救援体系不断健全,被命名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全县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此外,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工会、供销、气象、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得到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回顾四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项目带动、产业支撑、园区引领,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必须把产业开发作为核心任务,聚焦六大产业不放松,持之以恒抓落实,不断调优经济结构,夯实富民强县基础;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全力推进各类试点示范,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引领发展;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重要保证,切实强化责任担当,全力以赴抓落实,实干攻坚求突破。

四年来,省州党委、政府领导多次莅临我县考察指导,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考察大理并发表重要讲话,给予我们深切关怀和巨大鼓舞。我们砥砺前进,苦干实干,以优异成绩回报党和人民的重托。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是州委、州人民政府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四班子齐心协力抓落实的结果,凝聚着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汗水,离不开群众团体、离退休老干部的支持和帮助,更离不开各族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剑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级组织和各族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程度深,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时有发生,增收产业支撑不牢,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发展层次不高、融合不够,加快发展的办法措施不多,持续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源培植亟待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民生保障、生态保护任重道远;社会治理、应急体系存在薄弱环节,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仍然存在;少数干部作风不严不实、主动担当缺失,服务意识和执行力不强,作风建设有待加强。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研究解决好。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 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

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考察大理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州第八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守稳定底线、严守生态红线、突出发展主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五网”建设打牢跨越发展基础,以全域旅游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以试点示范激发创新发展活力,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预期目标是:全县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内。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向好趋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

各位代表,上述总体思路、预期目标是我们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通盘考虑发展需要和现实可能的基础上提出的。基本着眼点是按照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的要求,与“十三五”规划相衔接,顺应时代潮流,迎合百姓期待,实现经济更快发展,群众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坚持创新发展,集聚转型动能,构建共创格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全方位创新,不断催生新动力、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互联网+政务”,营造干事创业的政务环境和公平法治的营商环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财政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教育、卫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人才激励、保障和流动机制,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推进产业创新发展。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开放合作为带动,用市场化手段推动旅游开发建设及运营管理提档升级。围绕建设全省旅游强县和白族文化生态旅游大景区的定位,全力探索“景区+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业跨区域、跨城乡、跨产业融合,加快从景点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单一门票经济向综合产业经济转变。发展高原高效绿色农业,引导支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推进产销一体化运作,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木雕石刻、生物资源开发、现代物流等产业,抓好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积极培育经济新增长点。鼓励创业创新。实施“互联网+”行动,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快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自主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和活力。促进金融创新。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抵押担保,拓宽金融支农渠道。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加快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坚持协调发展,促进整体平衡,构建共进格局。提升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补齐发展短板,推进协调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实“六个精准”,做深挂图作战,做细资金整合,做精“八个一批”,全面落实“1+N”意见方案,统筹推进富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扶持、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富民产业。加强教育扶贫,完善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农村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特困人群政策性脱贫保障机制。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强化定点挂钩帮扶,推进浦东新区扶贫协作。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健全投入增长、调研督查、协同推进等机制,严格考核问责。2018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2019年巩固脱贫成果,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主动配合做好大丽城际铁路相关工作,推进鹤剑兰、金沙两条高速公路建设和剑鹤、剑洱、剑云、沙牛四条干线提级改造,提升国省干线的服务功能,加快通自然村公路硬化,到2021年实现过境公路高速化、乡镇公路等级化、村组公路通畅化。配合做好滇中引水工程,推进向洱海补水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启动前期工作完成的部分项目。加快城乡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实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完成新松换流站和城乡天然气综合利用等能源项目,实施新一轮城镇电网升级、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推进“宽带乡村”和基础网络完善工程,促进“三网融合”,全面落实“互联网+”和“云上云”行动计划,建立覆盖城乡的信息服务体系。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实施好“多规合一”,强化规划的刚性执行,建设功能完善的县城、辐射带动的集镇、记得住乡愁的乡村,到2021年城镇化率达到41.5%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六城同创”。加强城区文化标志、道路、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和公园、广场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完成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强化城市公共管理,增强城市集聚功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围绕做强配套、做优环境,支持乡镇发挥优势特色,建设特色鲜明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旅游名镇。用好沙溪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机遇,把沙溪镇打造成“国家级建制镇”示范样板。加大古城古镇古村和古旧建筑的保护管理力度,融合历史记忆、文化脉络、产业布局等元素,加快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共生格局。坚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和生态损害赔偿责任追究制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坚决守住生态底线,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重点公益林保护、重点水源区等工程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夯实生态建设基础。发展低碳绿色循环产业,打造休闲体验型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绿色健康型服务业,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加快城乡两污治理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和“三清洁”活动,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严守25.47万亩耕地红线。提升生态品牌效益。打响生态宜居品牌,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投资剑川,聚揽更多的外来人才落户剑川。打响生态农业品牌,发展特色种植养殖、观赏休闲、精深加工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打响生态旅游品牌,挖掘开发个性化生态休闲文化旅游项目,举办各类综合性文化旅游活动,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科学划定林地、水源地、物种、植被等生态保护红线,完善红线管理体系,提升环境承载力和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坚持开放发展,强化内外联动,构建共赢格局。激活地理、区位、资源等比较优势,构建多层次合作开放平台,拓展新空间,增添新活力,发展开放经济。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围绕打造滇西北重要交通节点,建设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廊道。统筹推进通用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和公路干线提级改造,构建内畅外联、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推进跨区域交融合作。抢抓“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澜沧江经济带”机遇,以滇西北沿线地区合作为重点,以市场衔接、政策互惠、产业协作、人才交流和文化融通为纽带,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生态保护、社会治理和政策协同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打造交流合作平台。将“石宝山歌会”打造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拓展浦东新区扶贫协作和浙商集团帮扶,推进“剑品入沪”,建立多层次多领域战略合作关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项目服务机制,提高项目履约率、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

——坚持共享发展,提升幸福指数,构建共济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扩容增量、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高中教育普及提质、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不断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实行医药分开和分级诊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诊疗水平。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快县级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建设。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创作一批有鲜明剑川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竞技体育,增强人民体质。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完善就业援助体系,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疾病应急救助、医养结合制度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扩大“五险”覆盖面,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加快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强化城乡低保动态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完善人民调解机制,强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健全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抓好防灾减灾、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2017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必须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加快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和跨越发展。按照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在2016年国家考核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3%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单位GDP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控制在州下达指标内。

围绕上述目标,要抓实以下八项工作:

(一)加强脱贫攻坚支撑。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确保年度脱贫目标实现大力发展增收产业。抓实产业信贷扶贫工作,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型经营主体、致富能人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订单”模式发展种植养殖增收产业,创新推广“企业+贫困村+贫困户”模式发展旅游扶贫,推进电商扶贫、光伏扶贫、资源资产收益扶贫,对部分财政资金投入项目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到贫困村和贫困户,帮助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积极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促进贫困群众增加收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完成甸南镇、羊岑乡整乡推进和黑潓江片区(弥沙)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完成庆华村等11个行政村整村推进。加强行业扶贫力度,确保部门整合项目资金足额到位,改善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继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山区散居少数民族特困人口集中安置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拆除重建1300户、修缮加固1000,改善贫困群众住房条件。完善脱贫保障机制。加强脱贫后续跟踪扶持,确保脱贫成效。继续落实年度县财政扶贫资金总量增长10%,压缩公用经费5%用于脱贫攻坚,推进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用好大理浦发扶贫投资发展基金、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和国开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加强与太平洋建设集团项目合作。争取定点帮扶和挂钩单位支持,推动浦东新区扶贫协作和浙商集团帮扶,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有效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发展的互动机制。强化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健全资金项目监管制度,完善脱贫考核机制。

(二)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以“五网”建设为重点,把项目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确保完成州下达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精心谋划抓论证。敏锐把握国家投资导向,准确对接省州规划,筹措项目前期经费3000万元以上,加大对完成可研和初设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列入国家和省州计划。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9·20洪灾灾后水利“补短板”实施方案和县城防洪排涝专项规划编制。强化衔接抓争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力抓好白族中医院、生活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处理站等项目的争取落实,继续抓好专项建设基金、专项债券和PPP项目申报争取。加强保障抓实施。全力抓项目开工、进度、协调,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城镇棚户区改造等年内竣工项目,加强资金保障和工作协调,确保按期建成;对县历史文化博物馆等新开工项目,加快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及早启动。强化协调抓落地。突出六大重点产业,广泛推介项目,开展精准招商,确保项目落地;推行重点项目全方位协调服务机制,全年引进州外实际到位资金58.8亿元,增长5%以上。

(三)加快产业融合升级。发挥旅游业驱动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服务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一业驱四化”带动功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旅游业。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旅游强县创建,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进与港中旅、桂林万城等企业的合作,加快石宝山、寺登街、剑湖等旅游资源开发和市场化运作,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提高景区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石宝山·沙溪古镇国家5A级景区和剑川古城·千狮山国家4A级景区创建。抓好以农特产品、木雕石刻、黑陶、布扎刺绣为主的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成立传统工匠合作社,加快特色饮食发展,促进旅游与一产、二产融合发展。加快实施“互联网+旅游”,办好白族文化节暨石宝山歌会节,培育营销载体,提升旅游人气,力争接待海内外游客363.32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35.66亿元。发展高原绿色农业。抓实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水利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7700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总产增长1%左右,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亿元。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机械化建设,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创建现代农业庄园4个,建设家庭示范农场10个、标准规模化养殖场1个,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抓实水稻8万亩、地膜包谷9万亩,发展制种5万亩、季差蔬菜3万亩、中药材12万亩、经济林果1.5万亩。种植烤烟3.07万亩,收购烟叶8.29万担,实现烟农收入1.39亿元。扶持高原特色生态养殖,抓好疫病防控,实现畜牧业产值增长6.8%以上。结合湿地恢复,培育发展浅水藕等优势产业,探索发展精品农业、休闲农业。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绿色烟叶种植基地认证,加大农产品产销对接,持续做好“剑品入沪”和“沪企入剑”,推动电商与特色生态农产品销售、流通的有效结合。培育壮大工业。建成狮回公路,推进狮河木雕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剑阳生物片区、梅园石雕工业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吸引力和承载力;着力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旅游商品生产、生物资源开发等领域引进培育企业,集中入驻园区形成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剑原野生菌加工等6个项目,力促丹增公司20万吨硫酸、滇本草5000吨中药饮片、双河煤矿小型机械化改造等项目投产运营,完成非电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以上。继续加强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工作,持续做大清洁能源。全面落实支持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用地、融资等难题,培育3户规模以上企业。实施品牌和质量强县战略,争创名牌名品。完善县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制度,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措施,鼓励引导停产、半停产企业转型升级、恢复生产。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科学规划商业网点,刺激城乡消费市场。加强电商人才和电商企业培育,支持电子商务新业态发展。

(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落实“多规合一”,完善承载功能,彰显地域特色,形成宜居宜游、宜商宜业,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打造文化旅游县城。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六城同创”和“园林庭院”创建。完成214国道过城区段道路改造等项目,启动腾龙商贸城(三期)、水阁潭历史文化街区整治等项目。理顺古城保护体制,强化《剑川古城保护管理办法》施行,严格审批管理,实施好古旧建筑修复项目,推进以“白族民居”为主题的风貌控制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引导支持乡镇发挥优势特色,依托产业支撑,完善集镇功能,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沙溪镇用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机遇,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宜居宜游特色小镇。支持甸南镇、羊岑乡、马登镇、老君山镇发挥区位优势,打造沿国道省道经济强镇强乡。围绕发展乡村旅游,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统筹推进美丽宜居乡村、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和历史文化名村建设。抓实人居环境提升。持续推进永丰河、金龙河河道专项整治,科学设置停车位、垃圾中转站等设施,启动城北农贸市场建设,规划建材、汽修等专业市场和牲畜交易市场。全面实施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工作,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营造经营划行规市、车辆行停有序、街面洁净清爽的城市环境。深入推进农村“七改三清”、“两违”、“彩钢瓦”专项整治,探索推进“空心村”改造和乡村停车场建设。启动城镇棚户区改造2000套(户),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50%以上,推进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新建、改造县城公厕4座,启动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公里,污水管网配套完善3公里

(五)加快绿色发展步伐。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确保完成年度污染减排和节能降耗任务。加强生态保护。严格保护国家生态公益林、省级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开展有害生物区域联防,从严管理林木砍伐。落实造林、森林抚育等补贴政策,争取完成退耕还林1.2万亩。严格林地使用审批管理,规范林权流转。全面推行重要河湖“河长制”,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加强生态治理。对永久性基本农田实行最严格保护,完成土地综合整治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推进剑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东湖和西湖湿地恢复,启动城乡生活垃圾预处理及水泥窑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加强生态监管。全面执行环保新标准,确保生产企业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排放达标。加强宣传教育、队伍建设、火源管理和责任追究,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500套、节柴灶300套。加强生态创建。抓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考评,加快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

(六)加快幸福剑川建设。坚持改善条件与优化服务并举,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全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营养改善计划和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启动“全面改薄”16个单体8083平方米、农村教师周转宿舍40套和高中校舍项目建设,年内实现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巩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高质量、公平性、均衡化发展。启动白族中医院和县医院内科住院楼建设,完成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加强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考录,强化重点专科建设;落实全面“两孩”政策,深入开展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启动县历史文化博物馆和体育场建设,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做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做好“民族手工艺术之乡”申报和打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前期工作。积极申报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开发公益性岗位300个,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帮助各类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完成“城镇居民医保”、“新农保”两项制度整合,扩大“五险”覆盖面,继续推进全民参保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抓实农村低保减量提标、城镇低保动态管理,推进精准救助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成2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个村级老年活动室建设。推进殡葬制度改革,建成县殡仪馆和2个乡镇公益性公墓。推进“5·18”地震和“9·20”洪灾恢复重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推进“七五”普法,增强公民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剑川”,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抓好信访维稳,重点化解突出信访问题,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和有效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落实“四个最严”,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活动成果,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办好10件惠民利民实事。加强国防动员和双拥优抚工作,支持老干老龄、地方志、残疾人、红十字、档案、气象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支持群团组织依照法律章程开展工作。

(七)加快构筑创新发展平台。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扩大有效供给、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互联网+政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抓好国家和省州各类试点示范,力争形成“剑川模式”。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加快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规模,创新农村产权融资担保模式,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信用剑川”。继续抓好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及政府购买服务的领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县乡医疗一体化管理和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推动创新、创业、创意“三创”载体建设,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主力的创新创业体系。实施产业“小巨人”三年行动计划、中小企业成长和新一轮小微企业培育工程。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践行为民、务实、清廉,不断增强政府创新力、公信力、执行力和约束力。坚持解放思想,增强创新力。坚持用发展的办法破解前进中的难题,以创新的精神培植发展新优势,以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的大突破,推进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保护担当者,激励干部放心放手干事创业。坚持依法行政,增强公信力。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做到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深化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自觉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人大审议意见、政协专题协商意见。坚持务实担当,增强执行力。弘扬担当精神,把敢于担当、勤政履职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作风建设,加大行政问责,完善挂图式作战、项目化管理、倒排式推进等工作机制,确保政令畅通、落实有力。坚持清正廉洁,增强约束力。加强县人民政府及组成部门党组建设,提高党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严格执行“两条例一准则”,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在纪律约束下工作,习惯在各方监督下干事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工程招投标、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从源头上消除权力寻租空间。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各位代表,新常态催生新发展,新使命开启新征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县之力、汇集全民之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在脱贫攻坚、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