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财政报告
  • 索引号: 000000000/2019-17419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剑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1473782400000
  • 发文字号: 〔〕
  • 体裁:

关于剑川县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 剑川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4日
  • 来源: 剑川县财政局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2012年2月29日在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剑川县财政局局长 颜寿红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剑川县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全县财政部门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促发展,千方百计抓增收,竭尽所能保民生,深化改革强管理,全县财政预算执行良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重点支出保障有力,财政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㈠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201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4328万元,完成预算(县人大常委会批准的调整预算,下同)24318万元的100.0%,比上年增收7712万元,增长46.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072万元,完成预算13070万元的100.0%,比上年增收3309万元,增长33.9%;上划中央增值税和消费税5956万元,比上年增收1257万元,增长26.8%;上划中央和省所得税5269万元,比上年增收3153万元,增长149.0%;上划耕税31万元,比上年减收7万元,下降18.4%。总收入分征管部门的执行情况:国税部门税收收入10603万元,完成预算10600万元的100.0%,比上年增收3408万元,增长47.4%;地税部门税收收入10500万元,完成预算10500万元的100.0%,比上年增收3991万元,增长61.3%;财政部门非税收入3225万元,完成预算3218万元的100.2%,比上年增收313万元,增长10.7%。全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77686万元,完成预算74922万元(调整预算40643万元加上上级专项补助34279万元)的104.0%,比上年增支12642万元,增长19.4%。
㈡财政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11年,全县基金预算收入3928万元,完成预算3728万元的105.4%,比上年增收1368万元,增长53.4%;基金预算支出3772万元,完成预算3753万元的103.3%,比上年增支1237万元,增长48.8%。
㈢财政收支平衡情况。2011年,全县财政可用资金总计82410万元。其构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072万元,基金收入3928万元,税收返还收入824万元,中央、省、州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9236万元,上级专项补助收入34279万元,债券转贷收入294万元,调入资金414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63万元。全县财政实际支出总计82161万元。其构成:地方一般预算支出77686万元,上解上级支出703万元,基金支出3772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249万元,其中净结余68万元。上述平衡结果待省财政厅、州财政局批复我县总决算后,可能还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将有关变化情况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㈣关于预算调整情况的说明。2011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受中央税制政策调整、收入高于预期较大、上级补助资金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年初预算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经2011年11月30日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对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年初预算作了部分调整,其主要内容是:⑴收入预算调整:财政总收入由19110万元调整为24318万元,比年初预算调增27.3%,比上年增长46.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11235万元调整为13070万元,比年初预算调增16.3%,比上年增长33.9%。⑵支出预算调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由27665万元调整为40643万元,比年初预算调增46.9%,对预算调整增支的资金用途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2011年财政主要工作
2011年,全县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决策部署和全县重点工作,认真落实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决定,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
㈠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以“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为战略取向,统筹预算资金安排和争取上级支持并重,建立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资金、服务平台。一是积极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整合财政资金,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努力筹措资金和落实预算安排,确保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二是有效开展政府贷款融资工作。拓宽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争取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3500万元,组建了剑川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和工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助推经济建设,全力破解资金瓶颈,保障了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顺利实施。三是着力扶持企业发展。及时落实和拨付项目资金,加大企业技改资金的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进步对财政增收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利用财政手段引导产业布局,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推进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四是大力加强产业培植力度。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增加投资与扩大消费相结合的宏观经济政策,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多元化投资引导和加强管理服务等手段,促进了现代物流业、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五是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加强纵向横向沟通,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财政增收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㈡切实加强开源节流,保持收入稳定增长。把促进财政增长作为首要任务,依法加强税费征管,实现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一是大力强化税收征管。主动加强与国税、地税部门的联系,坚持旬调度、月分析,大力推进源头控税、科技强税、综合治税,科学判断收入增减趋势,及早研究应对措施,严格税费减免,挖掘增收潜力,健全税收监控和协税护税网络,加强预算执行情况和税收政策的收入效应分析,有效把握收入总量、结构和进度,依法应收尽收。二是大力挖掘非税收入潜力。加强和完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建立征管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和规范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土地出让金等的征收管理,加大国有资产盘活、处置力度,提高非税收入对财政增收的贡献。2011年实现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突破2亿元、1亿元大关,双双高于全州平均增幅,是我县近几年来的最好成绩。三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切实算好政策账、体制账、改革账,据实反映我县实际困难,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2011年中央、省、州财政对我县的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较上年增加6490万元,增长32.7%,有效缓解地方财政收支矛盾。
㈢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民生持续改善。坚持“统筹兼顾、有保有控、注重民生”的公共财政原则,大力增加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县教育支出13710万元,增长5.6%。全面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572万元,首次发放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54万元,大力支持中小学危改暨标准化建设,新建10个单体校舍6739㎡,排除D级危房6464㎡,加固改造B、C级不安全校舍26710㎡,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县医疗卫生支出7305万元,增长55.2%(同比扣除上年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央预算内基建支出—综合医院2853万元)。着力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确保了参合率稳定、报销比例提高,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保障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本资金,加快医疗卫生回归公益性进程。三是继续增加社会保障事业投入。全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711万元,增长0.8%。安排再就业资金237万元,发放就业创业财政贴息贷款296笔1020万元,支持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和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财政扶助。发放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835万元和1803万元,不断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大力支持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四是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全年农林水事务支出14814万元,比上年增长50.9%。发放农业综合直补资金2009万元,补贴农机具购置403万元,安排整村推进、扶贫安居、产业扶贫等项目资金1600万元,拨付能繁母猪保险资金33万元、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272万元,投入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350万元,兑现家电、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317万元,投入697万元实施了75个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启动实施国家种植业保险试点县工作,成立了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成功列入全省新增农业综合开发县行列。全面落实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强化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推动教育、文化、科技、社保、就业、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五是加强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99万元,增长29.2%。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投入,支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支持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重新组建阿鹏艺术团,将其人员的基本工资和各种保险纳入县财政预算,加大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投入,积极落实促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六是政法维稳经费保障有力。全县公共安全支出4045万元,比上年增长40.3%。全面落实县级政法机关公用经费改革保障标准,加大禁毒和防艾工作资金投入,确保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应急资金安排,有效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㈣深入推进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勇于和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推进财政各项改革,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一是深入推进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对全县所有预算单位包括乡镇全面实现综合预算管理,建立和完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财政运行机制,推行预算项目评审、绩效评价和集体编审制度,增强了预算安排的科学性、效益性和规范性。二是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提高直接支付比例,拓展集中支付范畴,使国库集中支付覆盖预算内外资金、财政专户资金、上级直接支付资金、代管单位资金、单位自有资金等所有财政资金,切实减少资金拨付环节,强化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完善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三是深入推进非税收入改革。对全县所有部门非税收入进行全面清理、清缴,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统一管理,全面清查了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加大资产分类处置力度,加快资产资本化、资本资金化进程。四是加强财政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财政管理、资金审批、民主决策制度,强化内部监督,完善内控机制,确保了各类财政资金在内部环节安全有效运行;建立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不断扩大采购范围,完善采购方式,规范采购行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积极建立“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大规模开展财务会计培训活动,推进会计信用体系建设。五是大力规范财政支出管理。坚决贯彻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全县党政机关公务接待、购车用车、因公出国(境)等费用支出实现零增长控制目标;着力强化财政职能,完善财政资金监管考核和约束机制,确保各项财政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六是着力加强队伍建设。财政队伍创新能力、管理水平、服务意识不断提高,2011年被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财政厅评为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
㈤认真执行人大决议,主动接受人民监督。坚持为民理财、受人民监督,积极构建公开、民主、监督、考评的政府理财行为规范,推进政府理财活动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一是坚决执行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的决议。县人民代表大会和县人大常委会审查财政预算、预算执行及调整、决算报告时,就进一步改进预算编制、加强预算管理、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等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此,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财政等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切实加以整改落实。二是认真解决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完善规范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程序,主动加强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联系,自觉接受监督,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计划,筹措安排资金53万元,积极办理代表、委员就教育、农业、水利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议案提案。三是严格执行日常备案和专题报告制度。主动报送预算管理制度、部门预决算、财政总决算等文件资料,专题报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调整、重点资金安排情况,健全代表约请制度、代表走访制度、预算执行通报制度等,广泛听取代表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四是建立健全公开、民主、监督、考评的理财制度。积极推进财政政策、财政预决算、财政资金分配使用与管理、政府采购以及非税收入信息公开,明确界定本级财政重大理财决策的范围和事项,科学选择民主决策形式以及建立决策责任制度,不断完善系统内部监督,审计部门监督,人大、政协监督以及社会公众监督的财政监督制约制度,全面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强化绩效考评结果对预算的约束作用,切实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运行、高效使用。
各位代表,当前我县财政运行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税收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财政增收基础不够稳固,一次性、政策性收入所占比重较大;人均支出水平依然较低,对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保障能力有待加强;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不足;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够清晰,可支配财力难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财政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财经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偷逃税款问题依然存在;有的部门和单位节约意识淡薄,财政资金低效使用甚至被挤占挪用问题还时有发生;政府债务不断积累,财政偿债压力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2年全县财政收支预计仍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财政运行中增支因素较多,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收入方面,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为财政收入增长打下基础,但也面临着宏观调控政策趋紧、结构性减税因素以及市场环境和财税政策变化的影响,将对财政增收的基础带来一定影响。支出方面,贯彻国家调结构、转方式、保增长、保民生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教育、科技、农业、文化等法定支出必需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贯彻县委、县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设、县城及重大项目建设等,都需要财政加大投入力度。财政支出刚性强、压力大,实现预算收支平衡任务艰巨,必须科学合理编制2012年预算。
㈠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指导思想。根据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关于2012年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2012年全县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定不移地以富民强县为目标,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以及维护稳定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坚持依法理财、统筹兼顾和增收节支的方针,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促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提供财力保障。
㈡财政收支预算安排原则。按照县委的总体要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全县财政预算的编制原则是:坚持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依法征管,应收尽收;坚持积极稳妥、量入为出安排支出预算,确保年度收支预算平衡;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提高公共财政服务能力为着力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继续贯彻厉行节约的原则基础上,加大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乡一体化发展、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财政运行机制,加强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增强财政抵御风险能力。
㈢财政收支预算安排情况。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综合考虑全县主要经济预期指标和财政收支增减因素,本着积极稳妥、收支平衡的原则,建议2012年全县地方财政收支安排如下:
财政总收入安排29194万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上划中央增值税和消费税安排7908万元,增长32.8%;上划中央和省所得税安排5480万元,增长4.0%;上划耕税安排114万元,增长267.7%;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5692万元,增长20.0%。财政总收入分征管部门的任务是:国税部门征收税收13750万元,地税部门征收税收11850万元,财政部门组织非税收入3594万元。
基金收入安排12108万元,比上年增长208.2%。
地方财政可支配财力为54510万元(不含上级专款)。其构成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692万元、税收返还收入824万元、转移支付补助25637万元、基金收入12108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49万元。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012年全县预算支出总计54510万元。分项情况是: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安排41513万元、基金支出安排12289万元、上解上级支出安排708万元。
四、2012年财政工作重点和措施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财政预算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团结拼搏,求实创新,努力完成财政预算任务,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经济文化强县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㈠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大力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整合资金加大投入为着力点,全力以赴支持转方式调结构。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吸引和撬动社会资金的投入,增加社会投资总量。围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支持我县矿冶、建筑建材、新能源、民族文化旅游、木器木雕五大支柱产业及重点税源企业加快发展。加大投融资担保、财政贴息贷款、补助项目前期经费力度等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健全落实财税优惠政策,促进旅游、公共服务、文化等第三产业发展,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科技创新、循环经济、企业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确保排污费和各类资源有偿使用收入主要用于资源节约、保护、管理和生态建设。进一步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支持加强水利建设,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增加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坚持重点突破与协调发展相统一,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健全产业引导机制,深入实施“城镇活县”带动战略,打造新的经济财源隆起带。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快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调动各方面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创新活力,推进可持续发展。
㈡挖潜税费征管能力,大力保持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以拓展财源完善征管为着力点,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健全税源控管体系,完善税收征管机制,提高依法治税水平,突出加强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环节的分析和监控,确保重点税源、税种稳定增长。积极帮助大企业、纳税大户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确保企业利税水平的平稳增长。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加大国有资产资源、特许经营权、罚没物资收入的征管力度,拓宽财政理财领域,完善非税收入征收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执收执罚部门积极性,确保应收尽收。综合运用税收和财政政策,着重研究增加地方收入的办法和措施,努力提高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地方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加快建设增长型、骨干型、稳定型财源,突出抓重点项目、培育财税增收点,突出抓重点企业、培育纳税大户,突出抓优势产业、培育支柱财源,突出抓工业园区、培育财源聚集区,突出抓县域经济、培育区域财源,突出抓招商引资、培育新兴财源,强化财政增收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千方百计争取中央和省州增加对我县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资金、民生工程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转移支付补助,大力增加地方财政可用财力。
㈢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为着力点,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民生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大“三农”投入,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惠农强农富农各项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大教育投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危房改造步伐,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增加对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我县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监督管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建立和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做好就业促进工作,综合运用财政补助、税费减免、贷款担保和创业培训补贴等财税政策手段,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财政援助机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筹措资金支持新建、改建、收购廉租住房,扩大租赁补贴保障范围,积极探索建立廉租住房租售并举政策,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㈣强化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规范财政支出管理为着力点,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围绕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从制度上实现财政权力运行监督制约自控机制,强化严肃财经纪律的源头治理,坚持将财政监督贯穿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金运行全过程。加大行政支出的监督管理,完善行政成本控制机制,对公务购车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经费、出国(境)、出省经费等支出继续实行零增长控制,坚决制止各种铺张浪费,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加强对教育、社保、农林水及新农合等重点财政专项资金安排使用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重大公共建设项目资金的跟踪问效,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把专项治理工作与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三公消费”治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相结合,扩大治理工作成效,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加强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推进会计管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行业公信力。
㈤创新财政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以深化财政改革为着力点,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改革,推行预算项目评审、绩效评价和集体编审制度,强化预算约束,建立以部门预算为基础、投资评审为支撑、绩效评价为导向、监督检查为手段的“四位一体”的公共预算管理体系,增强预算安排的科学性、效益性和规范性。构建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的现代国库管理体系,扩大财政直接支付、授权支付业务范围,减少资金拨付环节,大力推行公务卡消费制度,重点解决现金支付的“盲点”问题。全面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加强财政资金用款计划、支付审核、财务核算等各环节的工作,建立财政资金的全程监管体系。深化政府采购管理改革,规范政府采购主体行为,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确保政府采购工作平稳健康发展。研究制定财政重大决策规则,推行重大财政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实行重大支出决策听证制和重要信息查询制,促进财政支出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规范资产配置程序,推进资产与预算的有机结合。加强资产处置收入、出租出借收入等资产收益管理,加快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财政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及一体化财政管理系统,实现财政部门内部、财政与同级预算单位、上下级财政信息数据贯通、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实现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管理,促进财政业务流程规范化、资金管理网络化、统计分析自动化,形成预算执行全过程自动化控制和流水作业,为确保财政决策的正确性、财政资金的安全性、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和财政监督的高效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㈥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大力支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促进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着力点,积极投身全县文化建设。加大财政文化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优化财政文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强重点文化领域经费保障,重点支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支持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支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支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创新财政投入和管理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带动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努力提高文化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益。落实完善各项扶持政策,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功能,分层次、分类别实施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新进展,推动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建立健全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非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的同时,建立健全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切实加强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开创全县文化建设新局面作出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新起点召唤新使命,新期待激发新跨越。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县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认真执行本次大会的各项决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预算任务,为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剑川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