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发展计划报告
  • 索引号: 000000000/2019-17392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null
  • 成文日期: 1473177600000
  • 发文字号: 〔〕
  • 体裁:

关于剑川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 剑川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7日
  • 来源: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2007225日在剑川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剑川县发展和改革局  李锡泉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全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安排意见,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县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按照县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总体要求,以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着力点,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剑川的总目标,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全县经济社会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㈠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结构调整更趋合理。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1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2%,比2002年增加5.67亿元,增1.28倍,年均递增17.9%,其中:一产2.49亿元,二产5.04亿元,三产2.57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37.629.932.5调整为24.749.925.4,二产得到强化,经济结构更趋合理。

㈡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7年完成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31.5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06万亩,经济作物2.38万亩,其它作物1.14万亩。粮食总产达6817万公斤,增长2.3%,比2002年增加765万公斤,年均递增2.4 %。完成水稻栽种7.2万亩,包谷4万亩,芸豆3.96万亩,薯类1.79万亩,种植商品薯1.19万亩,种薯0.6万亩。烤烟种植1.47万亩,收购烟叶4.5万担,分别比2002年增加5616亩、2.14万担,均价12.1元,烟农收入2722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加1.96元和1706万元。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 万亩,实施人工造林2.57万亩,乡村绿化208万株,封山育林36万亩,种植经济林26.15万亩,其中:核桃24.08万亩,花椒0.51万亩,板栗0.11万亩,竹子1.45万亩。新建农村沼气池6374口,节柴改灶3.3万户。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65.1%提高到68.3%。畜牧业总产值预计达2.29亿元,比2002年增长78.9%,年均递增12.3%,生猪出栏13.82万头、肉牛出栏2.77万头、肉羊出栏7.09万只,分别比2002年增长19%2.4倍、78%。肉、奶、蛋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1.68万吨、1.64万吨、893吨和1174吨。

2007年实施的9个整体推进村完成投资2529.9万元,占计划的106%,其中:中央及省级专项扶贫资金330万元,州级补助289万元,县级补助257万元,整合部门资金757.03万元,农户投工投劳折资884.87万元。完成了第二批18个村委会办公楼建设。年内共转移劳动力5566人,占计划5000人的111%,新增经济收入2591万元。

全年农业总产值达4.9亿元,比2002年增加1.54亿元,增长45.83%,年均递增7.8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1115元提高到1563元,年均递增7%

㈢工业强县战略稳步推进,以工业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5亿元,同比增长35.6%,比2002年的2.09亿元增加12.91亿元,年均递增48.3%上兰工业小区21家企业计划总投资4.11亿元,已建成投产19家,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形成了年产5.5万吨电锌、3 万吨硫酸、8000吨电炉锌粉的生产能力,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5.54亿元, 2002年增加4.55亿元,增4.61倍,已交税金4800万元,比2002年增加4168万元,增6.59倍。梅园建材工业小区水泥公司水泥产量完成40万吨,比2002年增加23.4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1.36亿元,销售收入1.2亿元,应交税金1400万元,利润1200万元。电力公司全年完成发电量1亿千瓦时,比2002年增加0.1万千瓦时,实现电力工业总产值(现价)7710万元,同比增长54.8%。全县木器木雕产业实现产值4100万元,比2002年增长95%。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非公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更加突出。全县新签招商引资项目9,协议资金3.6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95亿元。

㈣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城乡基础设施继续改善。2007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3.4亿元,同比增长31.7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8亿元、同比增长53.33%;农村集体投资完成1499万元、同比下降34.48%;农村私人投资完成2791万元、同比下降32.83%200747个重点建设项目中13个续建项目,全年计划完成投资1.8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 2.23亿元,完成计划数的123.04%,新开工项目14,全年计划完成投资5304万元,实际完成投资3651万元,完成计划数的68.83%

2007年国家、省、州发改委下达我县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项目18项,补助金额2636万元;下达省预算内投资补助8项,补助金额 852万元。全年审批备案投资项目45项,向上申报项目28项。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95亿元,争取国家、省、州发改委下达资金1.3亿元,审批备案项目188项,积极向上申报争取资金项目123项。工业方面:完成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改项目30万吨水泥磨机配套工程交通方面:完成了弥象公路改造工程、羊岑过境公路、剑鹤公路剑川段改造、农村公路等项目,启动了平甸公路和县城(金华镇)—甸南公路。水利水电方面:实施了永丰河综合治理、玉龙水库配套沟渠(二期)、马淇场水坝、寺登街饮水工程、满贤林水库、剑湖节制闸,合江电站、龙底电站、城网改造、110kv弥沙河—上兰工业小区变电站,农村安全饮水、水利血防人饮和玉华水库补水工程等项目。市政建设方面:实施了县城供排水、沙溪复兴工程、老城区道路改造、会务中心一期、二期工程等项目。基础设施和扶贫工作方面:实施了石宝山—寺登街区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六个重点扶持村和六个安居温饱示范村建设、泡核桃基地、村委会办公房、马登小城镇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马登文屏后山光伏太阳能发电、马登乌嘴坪土地复垦、老君山土地整理等项目。社会事业方面: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看守所搬迁、拘留所搬迁、老君山派出所、甸南派出所、司法局、城区公安分局办公楼、县医院门诊综合楼、8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医疗救治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等项目。214国道剑川过境公路、民族中学、老君山水库、生态垃圾处理厂等一批前期项目争取工作进展顺利。项目工作呈现出建成完工一批、开工实施一批、上报争取一批、论证储备一批的良好局面。

㈤财税金融保险快速发展。全县财政总收入1.42亿元,完成年初预算1.13亿元的125.7%,比2002年的4099万元增加1.01亿元,年均递增28.2%;地方财政支出3.35亿元,比2002年增支1.98亿元,年均递增19.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亿元,同比增长13.23%,比2002年增加1.17亿元,年均递增14.4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04亿元,比年初增加1.6亿元,增长18.95%;各项贷款余额5.38亿元,比年初增加1066万元,增长2.02%;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 6.24亿元,比年初增加7948万元,增长14.6%。保险机构完成财保收入798.41万元,寿保收入960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加427.01万元和442万元。

㈥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全年投入学校维修改造工程资金503万元,新建校舍3661平方米,排除危房3489平方米,五年累计投入学校维修改造工程资金2029.3万元,新建校舍2.11万平方米,排除危房2.57万平方米。继续实施“百件爱心”助教工程,全面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共免除学杂费449.59万元,教科书费345.55万元,发放贫困学生困难补助619.49万元。切实加强了文化建设项目的投入,兴教寺、古城西门街区古建筑群已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积极开展了乡镇、农村文化站、室建设,文化事业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切实加强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建成了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89.86%,报销医疗补偿费300.49万元。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总人口控制在17.22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5‰,低于7‰的控制目标,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社会保险、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制度继续完善,参保人员达3978人。城镇新增就业11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5%,低于3.5%的控制目标。累计安排低保资金1485万元,全县涉及3265人的城镇低保对象补助标准有所提升,有1.6万人纳入农村低保, 城镇、农村低保达到应保尽保。发放国有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失业保险金22.1万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276万元,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累计达4099人。旅游事业方面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9.5万人次,同比增长14.2%,比2002年增加游客14.98万人次,增长61%,年均递增10.01%;旅游社会总收入3950 万元,同比增长14.2%,比2002年增加2847万元,增2.6倍,年均递增29.06%。石宝山、寺登街、千狮山、古城等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社会热难点问题的排查调处力度进一步加强,“平安剑川”创建活动和“禁毒防艾”斗争有序进行。天保、环境保护、档案、县志、统计、体育、妇女儿童保护、老龄、民族宗教、残疾人事业和基层政权建设工作都有新的发展。

各位代表:2007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发展态势令人鼓舞,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依然较小,发展不平衡,县乡财政比较困难,财源单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三是社会性、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少,项目启动难、建设进展缓慢,投资环境有待改善。四是主要工业企业因原料、能源紧张,生产规模和能力未能充分发挥。五是受石油、煤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物价总水平仍有上涨的趋势。六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难度进一步加大。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安排意见

围绕县委第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今后五年发展目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达到3亿元以上,五年累计完成1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万元GDP能耗比2007年降低17%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和县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支柱立县、科教兴县、旅游富县的要求,突出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主题,抓住工业强县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两个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做大烤烟、泡核桃、肉牛肉羊和生猪四个基地,做强矿冶、建筑建材、木器木雕、农畜产品加工和民族文化旅游五大支柱产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谐小康剑川。

2008年发展计划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3%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5%左右,年末总人口控制在17.48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万元GDP能耗降低3.7%以上

为确保以上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全力抓实以下工作:

㈠全力抓实“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2008年全县粮食产量增长2.3%以上,烤烟种植面积1.7万亩,生产优质烟叶5.7万担,泡核桃种植8万亩,肉牛存栏6.5万头,出栏3.5万头,肉羊存栏11.5万只,出栏7.8万只,生猪存栏15.6万头,出栏14.8万头,新增乳牛1000头,实现畜牧业产值2.52亿元,增长10%。积极加大农产品基地县项目的争取力度,大力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继续扶持和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抓好银河乳业公司的发展,扶优扶强原生资源公司、永丰农特产品加工公司、阿宝生态农产品加工公司、车记地参食品加工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芸豆、松汰萝卜、商品薯、雅坪辣、啤饲大麦、灯盏花等特色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快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发展步伐。以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和劳务输出为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实施好贫困山区易地扶贫搬迁、9个整体推进村、1个小康示范村和以工代赈等项目,加大小额信贷资金规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山区的发展后劲。

㈡全力抓实工业强县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推进第二轮工业经济“倍增计划”,着力打造以工业为主导的县域经济新格局。坚持速度与效益、规模与质量相结合,继续提升二产在全县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巩固工业基础地位,保持工业经济强劲增长态势,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步伐,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的目标。一是抓实冶炼企业。积极主动帮助主要工业企业解决原料、能源紧张问题,努力挖掘工业企业现实生产能力,千方百计确保有色公司、三江公司、活发公司、金川公司、鹏发锌业公司等企业提质增效。二是抓实建材工业。帮助企业挖掘潜力,提高产量,降低消耗,拓宽水泥销售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力争水泥公司生产销售水泥熟料70万吨、水泥58万吨,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三是抓实电力工业。实现装机容量3.8万千瓦,力争完成发电量1亿度以上,产值7200万元以上。四是抓实木器木雕和农畜产品深加工。使全县木器木雕产值达4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5000万元以上。五是抓实招商引资。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力争实现新签项目10个,引进协议资金4.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25亿元以上。

㈢全力抓实项目带动战略,继续加大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健全和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项目的提出、论证、立项、争取和实施工作,以项目促建设,以建设促发展。全年力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重点实施:一是水利方面完成投资2580万元,其中:双河水库西干渠680万元,水利血防节水灌溉工程1382万元,庆华、清坪、三河小型水利项目318万元,大岗场水库除险加固200万元。二是交通方面完成投资6500万元,其中:农村公路2600万元,平甸线剑川段油路改造2600万元,县城(金华镇)—甸南公路1200万元,站点建设100万元。三是林业、环保方面完成投资3153万元,其中:天然林保护管护700万元,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100万元,退耕还林800万元,泡核桃基地500万元,沼气池441万元,森林公安和基层站所建设200万元;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100万元,环境监察大队标准化建设112万元,剑湖流域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200万元。四是公、检、法、司方面完成投资270万元,其中:8个司法所建设200万元,马登法庭70万元。五是旅游方面完成投资500万元,其中:石宝山—寺登街景区基础设施300万元,千狮山景区基础设施200万元。六是市政方面完成投资1430万元,其中:会务中心片区改造200万元,城市道路及人行道改造330万元,农贸市场东片房地产开发500万元,社会停车场120万元,城市廉租房建设280万元。七是教育方面完成投资3362万元,其中:民族中学2000万元,中小学校重点建设1362万元。八是土地、扶贫开发、卫生等方面完成投资4688万元,其中:老君山土地开发整理300万元,3个基层国土所建设150万元,沙溪镇土地开发整理209万元,兴水村和东华村土地开发整理763万元,千村扶贫整村推进2446万元,村卫生室420万元,生猪、肉牛、肉羊基地400万元,血吸虫农业综合治理866万元。九是电力方面完成投资4200万元,其中:螳螂河电站、35KV象图变电站、35KV马象线1200万元,中西部农村电网完善工程3000万元。十是工业方面完成投资4000万元,其中:国资水泥剑川公司技改扩建4000万元。继续实施好老君山镇以工代赈片区开发和甸南镇西中村入村公路,新开工马登镇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做好金华、甸南、沙溪、羊岑、弥沙、象图等镇(乡)以工代赈项目的前期论证和申报工作,努力推动全县城乡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

㈣全力抓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快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借助大理州旅游“二次创业”和“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开发,扎实打牢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基础,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改善服务环境,打造剑川旅游品牌,真正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抓实《剑川县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在制定石宝山、千狮山、老君山等景区详细规划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二是抓实旅游招商引资,引进具有较强实力的合作伙伴,挖掘和开发各种旅游工艺品和名特优食品,努力增强我县旅游商品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三是抓实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向上争取石宝山—寺登街、千狮山等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持,加快沙溪寺登街、兴教寺修复完善工程,完善城镇休闲、娱乐等设施,切实推进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抓实民族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全面提升产业质量和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提高商贸运输、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的服务水平,积极引导金融、通讯、保险等行业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服务功能,为全面提升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全年力争实现旅游接待45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6750万元以上,分别比上年增长13.9%70.9%以上。

㈤全力抓实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和产业建设生态化,调整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好自然资源,建立健全资源的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坚持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工业污染控制和监管,确保污染源达标排放,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把发展的速度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国策,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切实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㈥全力抓实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剑川。一是加强市场监管,切实维护价格稳定。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测,确保粮、油、肉、蛋价格的基本稳定。高度重视畜禽疾病的监测、防疫、控制,抓好猪肉市场的正常供应工作,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借助国家加大对公共事业投资的机遇,加快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严格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县级配套资金,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推动优势教育资源向农村、向贫困地区倾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教学质量有新的提高。抓住与云南农业大学的“县校合作”契机,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示范工作,强化全民科技意识,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加强卫生工作,规范和完善新农合的运行机制。实施县医院住院大楼、CT设备购置建设项目,启动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等建设,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加快发展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巩固县域文化试点成果,加强文物保护,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三是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和机会,引导和鼓励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四是巩固好“平安剑川”创建活动和“禁毒防艾”斗争工作成果,努力构建和谐剑川。

各位代表:2008年是全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一年,也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繁重,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大会的各项决议,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2008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